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春霞 发自北京 9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推进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托育服务工作开局良好、初见成效。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38个,共有托位477万个,包含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托班等多种模式,可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截至2023年年底,托育服务全职从业人员约112.4万人,其中保育人员约56.6万人,占比50.4%。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全国幼儿园在托的2~3岁幼儿33.7万人,占全国在托婴幼儿数的15%。
关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报告》指出,地方重视程度不高,有效供给不足;运营成本难降,普惠程度不高;支持措施落地慢,短板弱项多;综合监管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报告》建议,加强法治建设,做好法律政策规划衔接;加强托位建设,夯实托育服务发展基础;加强综合施策,建立长效支持机制;加强医育结合,促进托育服务品质提升;加强综合监管,推动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报告》建议,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通过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方式,发展多种模式托育服务,多渠道增加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