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栏目: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版面: 要闻综合

王永志:永志不忘强国梦


    编者按 

    国家不会忘记那些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党中央决定,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通过最高规格褒奖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持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即日起,本报推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专栏,刊发受到褒奖的功勋模范人物事迹通讯。

    □ 新华社记者 李国利

    研制战略导弹、研发运载火箭、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这是组织交给他干的三件事,也是他用一辈子干的三件事。每一件事都可谓惊天动地,足以让一个人穷其一生。

    溘然长逝3个月后,2024年9月13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他,就是王永志,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或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送中国人进入太空并筹建空间站。

    独特方案解决导弹发射难题

    儿时家贫,直到家乡解放、分上田地,王永志的家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11月,17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听党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开始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紧紧相连。1955年,王永志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航空系学习。两年后,他又服从国家需要,改学火箭和导弹设计专业。

    学成归国,王永志成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的一员,投身到了我国第一代导弹研制中,最先接触的是东风二号。

    东风二号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1964年6月,导弹发射在即,却遭遇技术难题——西北戈壁的高温天气导致推进剂膨胀,导弹无法达到预定射程。

    这时,王永志站了出来,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从导弹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导弹可达预定射程。”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呼啸着点火起飞,果然命中预定目标,飞行试验验证了王永志建议的正确性。

    1978年,我国开展第二代战略导弹的研制工作。钱学森说,第二代战略导弹应由第二代人挂帅,建议由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自此,他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立军令状按期研制捆绑式运载火箭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力神火箭、德尔塔火箭等相继发射失利,国际发射市场出现了运载能力短缺。

    王永志敏锐观察到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同事黄作义等马上提出研制长二捆火箭,和院领导班子下定决心,承揽国际发射业务,打开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门。1988年11月,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与美国休斯公司签署了澳星发射服务合同。

    这是中国与国外签订的第一份商业发射合同。然而,合同内容复杂而苛刻。美方要求,中方需在1990年6月30日前完成一次成功发射试验,否则罚款100万美元。

    决策的关键时刻,王永志代表火箭技术研究院立下军令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火箭竖立在发射台上。

    在王永志带领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18个月,24小时不停工,全箭24套44万多张设计图样、120多个工艺攻关项目、5000多套特殊工装、几十个部段和十几万个零件、300多项大型地面试验、20项技术难题,都被顽强攻克了。

    1990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终于提前一天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并于1990年7月16日首飞成功。

    提出载人航天“三步走”设想

    载人航天,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这也是一个必须“有所作为”的领域。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按照“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规划,中国人开始了飞向太空的新航程。

    这个极具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的战略设计,就出自王永志。这一年,他正好60岁,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面对飞天路上的一系列挑战,花甲老人王永志和同事们坚持高起点发展,自主创新,奋力攻关,在较短的时间内蹚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为打造托举神舟飞天的神箭,运载火箭设计制造人员开展了近千项技术攻关,让长征二号F火箭成为最安全可靠的火箭;建设载人航天发射场,采用中国特色的总体技术方案——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远距离测试发射……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年来,王永志收获了无数荣誉。每一次,他都会谦虚地说,荣誉属于整个中国航天人。

    退休后,王永志并没有离开载人航天事业,仍在为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等出谋划策。他的妻子王丹阳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他的身体已经不能自由行动,眼睛也已近失明,可他仍不停地念叨着天上的事、登月的事。”

    斯人已去,风范永存。我们相信,天上那颗编号为46669的小行星——“王永志星”,定会在浩瀚宇宙中一直散发着永恒的光芒。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