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9月16日,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服贸会圆满落下帷幕。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服贸会成就展集中展示了30余件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的代表性实物展品。各专题展集中亮相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6G等行业前沿技术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成果。
位于首钢园区6号馆的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共吸引了88家全球医疗器械、原研创新、数智医疗、康养管理服务等领域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的头部企业以及特色医疗服务机构参展,展示内容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健康周期。
最大的亮点当属高质量发展成果公益展区,包括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在内的20家国家医学中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和科技产业园区汇聚于此,重点展示了前沿医疗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成果。
本次展会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两项临床应用的手术机器人类展品——智能化精准外科手术机器人与数智化钇[90Y]精准内放射机器人治疗系统,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前沿的技术创新成为亮点。
据介绍,智能化精准外科手术机器人项目自2020年年底启动以来,项目团队攻克了电驱动磁共振兼容、小型多自由度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术中磁共振实时影像引导下的精准穿刺及一体化诊疗,技术国际领先。强磁下电气设备与影像设备双向弱干扰的突破,更是将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为精准外科手术树立了新的标杆。
面对好奇的观众,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冯晓彬在服贸会现场介绍了钇[90Y]药剂精准分装和注射操作过程:“这是全球首发的钇[90Y]内放射治疗机器人系统原型机,通过利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或辅助医师进行手术操作,实现放射性核药物的远程精准遥控。”“通过设备的孪生推注操控系统,医生可以远程操控药物注射,从而减少辐射风险;此外,钇[90Y]内放射治疗机器人系统还可以实现医生推注手法记忆——在哪些手术节点给药、药量是多少、推注的力多大,这些都可以实现复制,从而降低手术的实施难度。”
冯晓彬告诉记者,未来,基于该机器人系统的进一步研发和落地,可以适用于多种医用同位素创新治疗术式,助力精准核医学治疗体系的发展和普及。
记者注意到,此次服贸会展会期间,相关部门各种成果发布,并通过“线下+线上”形式举行了多场科普讲座。
“一次胃肠镜检查防治食管、胃和结肠三个癌”等3场不同主题类型的科普讲座活动在传播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公众对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兴趣。
肌萎缩侧索硬化(渐冻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性疾病,主要对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以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造成损伤。渐冻症被称为世界五大绝症之一,也是目前最难治的脑疾病之一。
9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达尔文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北京服贸会上签约,共同成立“渐冻症及神经修复技术转化联合实验室”。
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神经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王伊龙表示,目前,渐冻症治疗主要依赖于临床获批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一旦针对渐冻症的临床研究有突破,对于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都会有非常重要的潜在的神经损伤修复价值,对脑重大疾病防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渐冻症及神经修复技术转化联合实验室”这一合作,标志着双方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入了新阶段,为神经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