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一名网友黄先生接连在贵阳、六盘水等地的公立医院附近发现“医托”的存在。一名患者因为听力问题被骗至诊所,花费3960元购买了成本仅为42元的药物。据报道,这些“医托”常常出没于正规医疗场所及周围,以患者、老乡等身份搭讪患者或其家属,通过“自己有类似病情”等话术,推介医疗服务或诱骗患者到其他小诊所看病,往往患者花了钱,医疗效果却难以得到保证。
屡禁不止的“医托”本质上是利用患者求医心切、信息不对称而进行的欺诈牟利行为。要医治“医托”顽疾,不仅要以严厉执法“治标”,更要以清除“医托”活动温床为目标“治本”;要加强跨部门协作,巡查监控医疗机构周边环境,精准严厉打击“医托”行为,更要加强对患者的信息普及,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从根本上清除“医托”诞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