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中建二局张敬宜家庭:

匠心传承,三代人见证“中国建造”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的砥砺奋进中,每个家庭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而从事建筑行业的张敬宜家庭,一家三代人励精图治,传承着匠心和奉献精神,他们和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一样,共同抚摸着时代的脉搏、感受着历史的律动,为时代增添荣光、为历史创造精彩。

    三代建筑人薪火相传

    “我们全家几乎都是干这行的,我从小就想当个建筑人。”如今已是中建二局华北公司工会副主席、党建工作部部长、团委书记的张敬宜,说起当年的选择,理由简单明了。

    张敬宜的家庭,从爷爷辈开始,祖孙三代有十几口人从事建筑行业。所以对于幼小的她而言,经常把祖辈和父母的故事牢记在心,当作她事业上追随的榜样。

    新中国成立初期,爷爷张廷铨脱下军装,由华东野战军步兵第九十九师转业,成为第一代中国建筑人。张廷铨16岁时上过师范学校,属于知识分子,于是被分配到了政治部工作,一支钢笔就是他有力的战斗武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唐山震后援建……哪里有建设需要,中建二局队伍就来到哪里。冬天的长春,零下40多摄氏度,即使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建筑工人斗冰战雪的艰苦故事依然通过张廷铨的笔被记录和传播开来。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父亲张少侃进入中建二局,那一年他18岁。”张敬宜说,《青年鲁班》是父亲最爱的电影,凭借着一双巧手,父亲成了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木匠。大亚湾核电站、深圳地王大厦……都有他参与建设的身影。

    张敬宜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对于和家人的聚少离多,她早就习以为常。得益于父母工作地点时常变动,才能有机会在很小就见识过祖国的大好河山,成为一名建筑人的想法,那时候已经在张敬宜的心底埋下了小小的种子。

    “建”证共和国光辉岁月

    张家三代建筑人,身处在祖国建设的不同时期。各自面临不同的挑战和使命,也各有各的光辉岁月。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当年参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的故事。”张敬宜说,爷爷曾对她讲,20世纪50年代的东北,冬天寒冷难耐,冻土有七八十厘米那么厚。

    工人们要把冻土挖开,“用铁锹敲,用榔头凿,手上虎口全部都震裂了。”后来大家想了个办法,用钢钎子插在土里,通上电,通过震动、溶化,再去敲冻土。当时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很多都需要用人力去抬、去搬,爷爷也挑着扁担去搬运。“即使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也没有一个人退缩、放弃、喊苦喊累,一心坚持完成任务。”在大家的努力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年建成并投产。

    时间到了1980年,张敬宜的父亲张少侃在这一年参加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宣布引进两座法国核电站设备。不久后,法国电力来到深圳市大亚湾,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启动建设。自此,中国核电与深圳特区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张敬宜告诉记者,每次提到大亚湾核电站,父亲张少侃总会特别激动。大亚湾核电站作为我国首个大型商用核电站,各项要求均属国家顶尖水平。拼装的模板必须光滑整洁、绑扎的钢筋必须横平竖直……出现任何一点儿瑕疵,就只能面临返工重做的后果。于是,大亚湾核电站近乎苛刻的施工要求,成了中建员工使命必达的施工承诺。

    广东地区夏季高温潮湿,当时的大亚湾核电站工地现场更像个大蒸笼,周围一丝风都没有,更不要说作业面狭窄的模板内部,工人在周围全是脱模油和缓凝剂的模板内绑扎钢筋。钢筋密,夹具多,工人身上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油泥。可即使这样的环境,大家也丝毫不放松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要说钢筋本身绑扎得分毫不差,整个工序完成后,模板内连一根草棍、一星泥点都没有。一向要求严苛的日方和法方代表,对中国建设者的态度从最初的质疑到最后都变为赞叹。”张敬宜说,父亲每每回忆这段经历时,都会眼泛泪光。

    这群可爱可敬的建筑工人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中国建造,了不起”。

    “浇筑”创新与发展之花

    张敬宜说,到了自己这一代,建筑人不仅传承着匠心和奉献精神,也“建”证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工艺的巨大变迁和国家的飞速发展。

    2009年,张敬宜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中建二局。她先后参与了天津港国际邮轮码头等重要工程建设。后来,更是加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一世界级工程的建设中。

    40多项国际、国内第一,103项技术专利,65项新工法,国产化率达到98%,13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从高质量建设到高水平运营,大兴机场全方位展示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卓越水平。

    张敬宜回忆起参与机场建设的日子,记忆犹新。“当时是春节,桥面刚刚浇筑完混凝土,需要保温。但是大部分工人都回家过年了。”张敬宜说,“最后整个项目团队全体出动,戴上口罩和手套,去铺保温岩棉。岩棉里有玻璃纤维,放下来会扎得身上又痒又疼。大家干完活之后,全跟机器人似的举着手走路。”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工地,还应用了为机场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项目而成立的青年创新工作室自主设计或改造的工地“科技+”无人机、VR虚拟可视化系统等。“拿工地工人的安全帽来说,现在的安全帽上已经植入芯片,可以实现查找定位等多项功能。我们的发展真的太快了。”张敬宜感慨,新一代的建筑人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将中国制造逐步向智慧建造转变。

    张敬宜工作已逾15年,现在她每天都在琢磨,将来的工作要怎么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大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建筑行业的女性巾帼不让须眉,个个都是好样的,我也鼓励年轻人到建筑行业来锻炼自己。”张敬宜说,她期待更多小伙伴加入建筑行业,为新时代的中国建造贡献力量。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