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高亚菲
凤冠霞帔,羽衣云裳,山海为誓,共缔良缘。
农历八月二十,阳历9月22日,全国万名新人共赴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现场,在亲朋好友和全国人民的真挚祝福下,开启幸福人生崭新篇章。
家国同庆,见证幸福。在祖国母亲见证之下,新人携手共庆祖国华诞、共谋幸福未来,共同感受爱与家国同在。
新人执手盟誓 许下幸福承诺
“今有佳人千对,着我华夏衣裳,共赴前程锦绣,尊我古礼之章。”
上午9时30分整,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拉开帷幕。北京主会场北京饭店内,华堂焕彩、琴瑟和鸣,礼台两旁一对大大的“喜”字,彰显着婚礼的喜庆、热烈与祥和。
伴随着悠扬国乐,75对新人身着喜庆夺目的红色中式婚服,带着祝福新中国75周年华诞的美好寓意,迈着坚定而喜悦的步伐走入北京主会场。气宇轩昂的新郎们携手端庄秀丽的新娘们,尊传统礼制、行婚典之仪,交换对戒、执手盟誓,许下“相守一生、白头偕老”的幸福承诺。
当天,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共设50个会场,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此时、此刻:上海闵行区大零号湾分会场,处处飞扬爱的音符、奏响爱的旋律;广东东莞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分会场,新人誓约同行、驰向永恒;甘肃羲黄故里天水分会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分会场,新人在家国同庆中演绎丝路之恋;新疆昌吉分会场,天山天池见证天作之合;海南海口分会场,椰林为媒、大海做证,让爱情故事传遍天涯海角……北京主会场与各地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同步进行,让浓浓爱意在云端弥漫。
这是一场由官方举办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集体婚礼。党政军群搭台、青山绿水做证、亿万人民道喜,共绘大国小家幸福美满的时代画卷。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28个民族的5100多对新人跨越山海,共享爱的盛典。
北京主会场的新人张明、杨晨曦甜蜜地表示:“这不仅是个人喜事的庆祝,更是对祖国的深情告白,非常有纪念意义。”
此次婚礼方式之独特、规模之盛大,让浙江杭州分会场的新人徐文潭、尚钰娅深感惊喜:“相信这场婚礼会成为我们最难忘的回忆,我们也会秉承婚礼上的誓言,认真过好每一天!”
来自湖北武汉的新人李良诚、王紫灵在妇联组织的相亲活动中牵手,又在此次集体婚礼上喜结良缘,“除了感谢缘分的奇妙,更要感谢妇联这位‘红娘’。”
万名新人中,有扎根乡村振兴的奋斗者,也有助推科学进步、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有援疆、援藏优秀个人,也有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还有不少新人来自“三新”领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他们的故事,是新时代爱情与婚姻的美好写照。
来自江苏苏州的新人刘胜、叶薪,一个投身先进制造业领域,参与第四代换电站和Robin W(灵雀W)激光雷达研发,一个是社区医生,以贴心诊治为民解忧。他们坚信,奉献社会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共同经营的生活是美好幸福的;
与碧海蓝天相拥的山东日照分会场上,新人祁昌阳、蓝玉娜共乘轮椅而来。两年前,他们相识于网络,克服重重阻碍成功牵手。他们希望,自己的爱情故事可以鼓励更多年轻人勇敢追爱;
作为一名警察,徐洋时刻为维护社会“大家”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警嫂,陈星芸始终用心维护好自己的“小家”、给予丈夫最坚定的支持。危险与困难面前,维护好“大家”与“小家”是他们共同的信念。
“愿你们彼此尊重、相互成就,用理解、包容和爱,携手走过三餐四季、春夏秋冬;愿你们心怀家国、不负韶华,在相知相伴中勇于追梦圆梦,书写精彩人生。”经历过风雨洗礼、见证过时代变迁,北京主会场的12对金婚伉俪送上沉甸甸的祝福,为新人们更添风雨共进的动力。新人们甜蜜对视、携手同行,共同锚定了幸福的方向。
演绎传统婚俗 涵养家国情怀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悠久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传统。各地妇联精心选址,让新人们在深厚悠久的婚俗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陕西渭南合阳分会场选址“中国爱情诗之源”洽川。在这里,新人们观看传统婚俗情景展演《太姒于归》,感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爱情故事;
佩绶之礼、合卺之礼、婚书落印……河南郑州分会场将传统婚俗礼仪充分融入典礼,让新人与观礼嘉宾尽享极致中式浪漫;
西藏拉萨分会场设置于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迎亲桥。新人们在金婚伉俪的祝福下,抛洒青稞穗、共饮青稞酒、佩戴五彩哈达,在天山下开启新生活;
“喜今红纸墨书,赤绳系定;恭请日月为证,天地共鉴……”湖南长沙湘亲湘爱分会场,各市州125对新人同签婚书,盟誓共赴白首之约。
此次全国万人集体婚礼,新人们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族各界,有的来自“全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光荣之家”“五好家庭”。他们爱岗敬业、奋发进取,是优良家风的传承者、爱国奋斗的践行者;他们或身着军装制服,或身披传统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和谐共处,尽情抒发对家国的热爱与眷恋。
在云南丽江、贵州黔南州、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分会场,有来自汉族、纳西族、白族、拉祜族、藏族、佤族、裕固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各民族的新人,将特色鲜明的民族色彩融入集体婚礼,为婚礼增添别样风采;
在广东广州、山西太原、四川成都、辽宁沈阳等分会场,集体婚礼吸引了军人、警察、消防员等新人的踊跃参与,不仅体现“军民鱼水情”的深情厚谊,也为婚礼更添一份忠诚与浪漫。
各地妇联还以“家”文化增强新人家庭责任感,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涵养家国情怀。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分会场,金婚夫妇带领新人们向“军垦第一犁”和“戈壁母亲”雕塑献花,以红色爱情故事续写军垦人的家国浪漫;
湖北十堰担负着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重大使命。分会场上,50对新人积极响应倡议,加入守水护水好伴侣志愿服务队伍,承诺以实际行动当好新时代“守井人”;
在广西南宁分会场,南宁女儿邓颖超与周恩来同志提倡的夫妻“八互”(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原则,以剪纸文创作品呈现并赠送给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们,勉励他们以小家幸福汇聚国家、民族幸福。
荟萃传统文化,感受家国情怀,新人们更加深切意识到,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就是“大家”繁荣的基石。
婚事新办简办 倡扬婚俗新风
“集体婚礼化繁为简,减少不必要的攀比和浪费,这与我们对于婚姻生活朴实无华、相互扶持的期待正相契。”
“我们愿以实际行动支持喜事新办简办,希望更多人树立简朴、健康的婚俗新风。”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将相互扶持,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小家,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大家庭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
在“庄重朴素”的中式婚典中,新人们许下“白头之约”,共宣婚事新办简办、反对高价彩礼倡议,引领广大青年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共筑文明幸福的婚姻、共建相亲相爱的家庭。各地妇联及相关部门将家庭文明建设充分融入婚礼各环节,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以一场移风易俗的集体婚礼倡扬新时代婚俗新风。
在宁夏银川分会场,对认定的零彩礼、低彩礼农村新婚夫妇,颁发“农村婚俗新风光荣证”,持证家庭可优先享受特色种植(养殖)补贴、优先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优先得到创业就业和消费帮扶;
在安徽宿州学院分会场,大学生们作为志愿者来到现场观礼,共同感受婚姻的幸福与美好,共同聆听为爱情“减负”、为幸福“加分”倡议,共同许下扬新风、同奋斗的誓言;
在吉林长春分会场,每对新人均收到省、市妇联等提供的“吉家和美”婚育礼包。象征美好寓意的团扇、实用性强的婚育指导手册、关注健康的体检卡……新娘杨美艺一边展示一边欣喜地说:“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来自妇联的美好祝愿”;
在河北石家庄分会场,新人代表尽情抒发成家立业、奋进报国的青春理想,以手中小灯笼照亮携子之手共赴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心愿。
礼简而情长、热闹而温暖的集体婚礼,也让观礼嘉宾们沉浸其中、深受触动。
“祝福每一对新人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婚姻甜蜜、幸福美满。”在江西分会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将军农民甘祖昌与老阿姨龚全珍的女儿——甘公荣夫妇专程来到集体婚礼现场,作为长辈代表为新人送上特别的祝福。
“破除陈规陋习,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万人集体婚礼践行了婚俗新风尚,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积极举措。”来自上海的“全国最美家庭”刘曙光、尚鸿洁夫妇肯定道。
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从这场万人集体婚礼出发,新人们正以爱为帆,驶向幸福彼岸,共筑温馨港湾与美好未来……
宣誓词
今天,我们心手相牵,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
在此,谨以爱之名,庄严宣誓:
风雨同行,为爱不离不弃;
相知相守,共建和美家庭。
家风润心,传承中华美德;
向上向善,共扬时代新风。
修身立业,勇担社会责任;
胸怀家国,共襄复兴伟业。
宣誓人:全体新人
2024年9月22日
弘扬新型婚育文化倡议书
值此万人同心、开启幸福的美好时刻,我们倡议:
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相敬如宾
孝老爱亲
勤俭持家
邻里和睦
争做新型婚育文化的引领者——
抵制高价彩礼
反对大操大办
摒弃陈规陋习
带头移风易俗
争做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践行者——
爱国爱家
相亲相爱
向上向善
共建共享
让我们携手同行,筑牢亿万家庭基石,共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倡议人:新人代表
2024年9月22日
三对金婚伉俪诠释爱的真谛——
三对金婚伉俪诠释爱的真谛——坚守相伴一生的承诺,从未改变坚守相伴一生的承诺,从未改变
坚守相伴一生的承诺,从未改变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耿兴敏
“婚姻如诗,岁月如歌。50年前,我们和你们一样,带着憧憬,携手走进婚姻殿堂;50年来,我们始终用爱经营婚姻,一起为小家付出,为事业打拼,看着孩子们长大成人,我们也手牵手慢慢变老,无论风雨阳光,坚守相伴一生的承诺,从未改变……愿你们彼此尊重、相互成就,用理解、包容和爱,携手走过三餐四季、春夏秋冬。”
9月22日,“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在北京主会场和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9个分会场同步进行。这段饱含深情的朗诵,正是北京主会场金婚伉俪王玉明和妻子马万青为新人们送上的真挚祝福。这对于1967年10月1日登记结婚的伉俪,至今已共同度过57个年华。
一句句美好的祝福沁人心扉,一串串红色的灯笼在场内摇曳。北京饭店主会场内,灯光交相辉映,音乐悠扬动听,现场12对金婚伉俪为新人们送上被岁月沉淀的祝福。
此次全国万人集体婚礼中,有不少参加观礼的夫妇都是金婚伉俪。在婚礼现场热烈美好的气氛中,大家也不禁陷入对往昔岁月的回想。
“哈哈,就是妆有点浓了。”接受采访时,1946年出生的杨树华和1947年出生的妻子贾淑玲手拉手,四目相对,开心地笑着,而他们身边的女儿也习惯了父母的相亲相爱,忙不迭地为父母拍照。
“我们在1971年1月结婚,回忆这50多年的相携相伴历历在目。这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杨树华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刚结婚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心里特别知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
“后来有了一儿一女,家庭负担重了,但我们同心协力、相互支持,共同培育家庭的幸福花朵。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树华说,退休以后,他和老伴儿发挥余热,一位担任北京市西城区府南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一位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灵境站担任第二党支部书记。老两口在支部工作上相互支持、鼓励,生活上相互理解包容。
“我们的心愿就是身体健康,享受祖国美好的未来。”贾淑玲和杨树华异口同声地说。
来自湖北十堰的金婚伉俪穆新宽、秦秀兰已携手走过了55个春秋。
“在我55年婚龄当中,从没有参加过这么隆重、大型的婚礼活动,真的高兴坏了。这次的万人集体婚礼,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年人的关心关爱,对年轻人是极大的鼓励,也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注入动力。”妻子秦秀兰说。
丈夫穆新宽激动地说:“我们老两口能参加万人婚礼,非常高兴。”
两位老人为所有的新人送上祝福:“愿每一对新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传承好家风,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