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雅
人间最美是金秋,最美秋色是丰收。9月22日,农历秋分,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开封市兰考县仪封镇举办。
放眼中原大地,高标准农田玉米穗颗粒饱满,蔬菜种植基地蔬果飘香,河塘里螃蟹膏腴丰满,富民产业发展正盛,和美乡村秋色宜人,丰收的喜悦写在农人的脸上。
“今天宜居宜业的乡村新貌,也是开封、兰考学用 ‘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河南开封兰考县仪封镇镇长袁旺高兴地说道。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于2018年设立,已经连续成功举办6年,是展示“三农”发展辉煌成就、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图景的重要窗口平台。本次丰收节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千万工程”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展示“三农”成就 唱响丰收赞歌
来自新疆巴州尉犁县的演员们,带来了家乡的棉花、罗布麻花,还准备了山羊道具,演员阿地拉·阿不都瓦衣提说:“丰收节热闹非凡!借着丰收节这个契机,我们可以来到河南表演,还能感受到不同的乡村风光,我感到非常开心。”
在此次丰收节全国主会场的舞台上,各类表演精彩纷呈。农民艺术家们身着节日盛装登台唱出丰收赞歌,用歌舞、戏曲等多种形式讲述农村的变化、农业的发展、农民的新生活,每一个节目都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时代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连连叫好。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重点在丰收节全国主会场上展示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政治担当、科技强农赋能的创新动能、乡村产业升级的华丽蝶变、中原万千乡村的宜居和美、千万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全方位展现这片希望田野上的丰收画卷。”
丰收节期间,兰考县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全面展示我国“三农”发展成就。这些活动包括乡村工匠技艺展示、农民趣味运动会、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等,通过不同形式展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同时,还聚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展示推广优质品种、先进装备、适用技术和新兴业态等,将新政策、新品种、新科技、新模式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户家里。
来自湖南湘西永顺县的李慧带来了当地特色的永顺莓茶。“能够带着自己家乡的土特产来到丰收节的现场,感受热闹的丰收氛围,我感到非常激动。”她开心地说,“希望我们的乡村越来越好。”
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村的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幸福生活。在河南乡村富民产业成果展区,河南省服装协会组织了来自全省各地的羽绒服、防晒服、毛衫、汉服、裤装、户外服饰及装备等特色产品,展示了纺织服装产业的联农带农机制。展区里,来自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的缝盘技师朱蔓正在代表河南巧媳妇进行现场演示,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现在的缝盘工大都是‘80后’,姐妹们经常说,等我们退休了,就找不到人做缝盘了。”朱蔓认为,缝盘工作比较适合女工,职业也比较稳定,“‘一台缝纫机 致富一家人’,这个岗位给我提供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很庆幸当初自己沉下心来学了这门技艺。”
品读农耕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据了解,兰考县积极组织金秋消费季活动,营销优质农产品,引导各地把丰收节策划成优质农产品“大卖场”。鼓励各类线上平台通过流量支持、消费补贴等多种方式,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同时,还开展“菜篮子”产品消费促进行动,在北京、上海等主要消费市场组织产销对接、品牌推广、成果展示等营销活动,推动优质农产品走进大中城市,走上市民餐桌。
活动期间,农民、乡村工匠展现精湛技艺,智慧农机“大展拳脚”,民俗非遗表演震撼人心,呈现出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和美、农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画卷。
在农耕文化体验区内,周氏钩编手作工作室创始人、四平市非遗钩针编织传承人周美玲正在埋头认真钩编白菜图案的作品。“这次活动给我们钩编手作提供了一个展示与销售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了我们这个行业,结识了很多客户,收获满满。”周美玲告诉记者,“我在2005年创立了艺之韵手工钩编店,又在2017年创立了艺之韵手工工坊,组织乡村妇女学习钩编技艺并承接订单。越是复杂的工艺越要用心做,这就是手作人的工匠精神。”
据悉,兰考县还组织开展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老家味道·“减油增豆、营养膳食”乡村特色美食品鉴推广,薪火相传·优秀农耕文化宣传推广等系列活动致敬农耕,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优秀的农耕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我喜欢武术,今天能为大家表演,我感到非常开心。”来自兰考县参与武术表演《中国魂》的小演员说,“我还喜欢草坪上的吉祥物,非常可爱。”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吉祥物是“龙龙”和“桐桐”,整体设计以“黄河、麦穗、中国结、泡桐”等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造型,既突出了丰收节属性,又融入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信息符号,传递了丰收、吉庆和农业现代化的寓意,表达了亿万农民的丰收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
结创新硕果 添乡村活力
“以前我们需要人工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现在有了这些智慧农机,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兰考县黄泛区农场负责人郝念兴奋地说,智慧农机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河南省注重农业科技创新,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1%。活动现场,科技助农的创新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示。河南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协同联动,将智慧气象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果深度融入丰收节系列展示活动中,全方位展示了现代气象科技等新质生产力服务农业丰产丰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和智慧气象发展成果。
其中,气象科普服务中心围绕“七星捧月庆丰收”主题,布设了宇宙射线土壤水分观测仪、X波段全固态雷达、虫情监测系统、植被和物候观测系统等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气象监测设备。同时,设立了二十四节气及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文化区,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气象科技相结合,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
此外,无人机和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也一同亮相,生动展示了现代气象科技对农业生产的科学指导和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从河南放眼全国,全国各地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庆丰收活动,线上线下结合,吸引数亿人次关注参与,营造出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