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版面: 视点评论

浙江景宁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交融互嵌共发展 石榴花开别样红


    在景宁“畲乡古城·非遗文化巡游”活动上,各族群众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 赵利/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舒帆

    9月,正值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在大均乡大均村的广场上,“回信精神要牢记,携手团结共奋进……”畲语唱响《颂党赞歌飞过山》,畲歌余音回荡在空中,现场观众纷纷拍手叫好。

    2024年6月,景宁建县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回信时提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畲乡景宁发展新篇章”的殷切希望,他指出:“40年来,景宁县在民族团结、特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各族人民生活越过越红火,我感到十分高兴。”

    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于1984年,曾经的景宁被“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制约,基础差、底子薄、交通不便。经过40年的砥砺奋斗,如今的景宁,敕木山麓、鹤溪河畔又见新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景宁立足实际,多层次、多领域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石榴花在景宁这片土地上竞相盛放。

    9月,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浙江篇”来到景宁,实地探访这座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感受景宁的发展巨变。

    坚持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两山夹一水,众壑闹飞流”是景宁典型的山区地貌特征。在景宁195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79座,几乎占了浙江省的四分之一。景宁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带动地区群众致富。

    景宁是惠明茶的重要产地,景宁惠明茶基地创新“养羊控草、引鸟控虫”模式,打造有机无污染的生态茶,生态茶亩产最高达2万元,让惠明茶成为“惠民”茶。在“中国畲药谷”生态栽培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三叶青是当地畲药材的主要来源,依托当地畲药全产业链的开发推广,三叶青创造大收益。从传统工业产业到竹木加工、精密制造、畲医药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以绿色发展为主导的产业为景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让景宁各族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推进下,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景宁的美丽乡村经历了“洁化、硬化、美化、景区化”四次迭代,乡村环境不断提升,这也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活力。

    吴丽娟是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大均村农家乐的带头人。从2005年开办大均村第一家农家乐土菜馆,经过19年的发展,吴丽娟的农家乐已经变成集住宿、餐饮以及畲族服饰特色拍摄为一体的综合体。

    如今,景宁大均乡特色农家乐不断发展,已形成了57家民宿农家乐、550余张床位接待能力的梯级高品质住宿餐饮业集群。

    文旅融合创新,创新发展民族文化

    丰厚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优势。文旅融合发展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在畲乡古城里,记者看到非遗文化巡游热闹非凡。“畲族三公主”带领畲族姑娘穿行于街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表演者载歌载舞、祈福联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

    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告诉记者:“景宁的文化活动极具畲族特色,有着独特的魅力,非常吸引人。”

    景宁畲族自治县统战部部长毛华庆介绍,景宁把特色文化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培育,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战略性的思维方式做文化。

    为使畲族文化走出去,景宁县委统战部联合县文广旅体局等相关部门以文化建设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搭建“民族+文创系列”“非遗+旅游”等平台,做精文化产业培育与发展,高标准建成文化馆、博物馆、大剧院等,推出大型史诗旅游演艺《畲秀·千年山哈》、音乐剧《畲娘》、民族歌剧《畲山黎明》等文化精品,举办“中国畲乡三月三”“畲家飘歌”等文艺活动,让民族文化走出“深闺”。

    各民族交流交融,民族团结硕果累累

    自古以来,当地就流传着“畲汉一家亲,黄土变黄金”的谚语。景宁畲族自治县有汉族、畲族、苗族、壮族等29个民族,在思想、文化的交往交流中,畲族与其他各民族实现了融合。

    景宁县城的“团结门”建造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四根立柱,双重飞檐顶,寓意“民族团结”。2017年,景宁县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以下简称民促会),会员来自不同民族。“他们都是热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人。”景宁县民促会会长雷建光说。

    邱胜平是景宁县民促会会员,虽是汉族,却是畲族武术传承人,黑虎拳、五步拳、畲族盘棍……样样精通。他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地方武术文化研究会,参与编纂《景宁畲乡功夫专辑》,到全国各地展演畲族功夫。

    据介绍,近年来景宁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持续擦亮“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打造3个民族乡村振兴试点、6个共同富裕点,34个“石榴红”家园、工作室、共富基地等阵地,初步形成民族工作“品牌矩阵”。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如今,在景宁这个汉、畲、苗、满、回、藏等20多个民族共居共建共享的小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心守护着美好的家园。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