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士桢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这篇文章是发展中国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不仅对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党的儿童青少年工作,对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应该如何培养”这一重要问题做出了具体指示,不仅在认识论基础上讲清了是什么、为什么,而且对如何培养给出了明确指导。文章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及具体内容举措。其中,前三项聚焦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修养,这是我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也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传承,党和国家民族千秋大业永不变色的保障。后三条涵盖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优秀人才必备的条件,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第四条,文章明确提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直接把“见识”与“知识”并列,在教育基本功能和追求上给学生和教师明确了方向,这对于一些学校、教师、家长片面追求分数,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包括学习能力、动脑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在内的实践训练的误区,是重要的警醒。同时,在给广大教师提出要“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帮助他们“通晓天下道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这不仅是对学习本质的解读,而且也是对学习的根本性质和未来发展特征的概括。中国传统优秀家风中一直有读书明理的教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可以帮助全社会端正教育观、儿童观,化解不少看似难解的教育难题。另一方面,文章中还特别告诫要培养学生“胸怀天下、匡时济世的志向”,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明确社会育人、学生学习,必须以立志为根本,以天下为己任,培养学生为国为民的远大志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也是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的底色。
在第五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奋斗精神的培养命题。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精神支撑。艰苦奋斗精神、学习进步的动力均来自志存高远,文章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强调了理想志向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着眼于时代,立足于发展,打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儿童青少年教育模式,例如,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的育人方向,用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主张组织动员、引领吸纳儿童青少年,在政治发展大局中锤炼培育儿童青少年、引领他们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强化儿童青少年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我国儿童青少年教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文化优势等。巴黎奥运会优秀运动员朝气蓬勃、技艺精湛、顽强拼搏,展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背后则是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忠诚,是为国为民的坚定志向,他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不断创新培养“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的当代儿童青少年奋斗精神的新路径、新方法。
在第六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表明了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坚定决心和基本态度。文章对于素质教育涉及的内容做了充分的表述和指引: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文理兼备”;在自我发展上强调“培养综合能力”“学会自我管理”;在社会性发展上强调“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在学习品质上强调“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等。
这些论述为实现我国当前全面素质教育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指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出了当前我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创新教育。文章明确提出,“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的使命感和认识高度,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通过营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教育引导学生。这无疑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创新教育的方向和路径。
第二,体质健康。文章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的严重性,呼吁学校和全社会要行动起来,提出具体要求:“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文章还特别提升了体育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功能目标,指出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第三,美育。文章充分、具体地论证了美育对人的道德、精神,特别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习近平总书记还针对学生现实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劳动教育的综合功能,其中“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让学生“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等论述,进一步丰富且深化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对于劳动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性。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越来越深刻,人的发展成为决定未来的最重要的因素。此刻,这篇文章的发表意义重大,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坚持守正创新,开创中国教育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