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芳
更换手机话费套餐,升级一键秒办,降档却难上加难,消费者常常遭遇“踢皮球”。
按说,只要手机用户提出话费套餐更换申请,电信运营商就应满足用户要求,第一时间予以办理。但事实上,原本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套餐,办理起来却是“冰火两重天”,如果用户想升级话费套餐是“一键秒办”;相反,如果用户想降级话费套餐,则是“难上加难”,不是流程繁琐、办理时间冗长,就是设置障碍,遭遇推诿。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上半年,电信服务投诉量为31437件,同比增长92.56%,而手机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是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可见,“升级容易降级难”已成为手机话费套餐更换的一种普遍现象。
其实,对于便捷手机套餐资费调整的要求早已有之。2022年,工信部就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便捷业务变更和解除,确保无协议约定的用户在同等条件下自由选择在售业务或套餐,为套餐降档与升档提供同样的办理方式。这说明,“升级容易降级难”不仅涉嫌侵犯手机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而且还违背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民法基本原则。
所以,防范手机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还需多方发力。首先,主管部门要发力。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既要加大对电信行业监管和治理力度,把相关文件规定落到实处,又要对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的刁难行为予以必要的惩处,不妨通过约谈、列入“黑名单”、停业整顿等多种方式,让其既付出“诚信代价”,又付出“停业代价”,倒逼其切实做到“升级降级一个样”。
其次,电信运营商要发力。电信服务与手机用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民生服务业之一。因而,相关电信运营商应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质量,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对手机用户遭遇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
第三,手机用户要发力。手机用户一旦遭遇手机话费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可向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消费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