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周刊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庭周刊

传承非遗技艺 弘扬红船精神


    张鼎一家在制作船模。

    受访者供图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励精图治,风雨兼程,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幸福指数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祖国75周年华诞之际,我们开设“大国小家·我家的故事”栏目,透过一个个小家庭的缩影,管窥祖国几十年来的巨变,以飨读者。

    ■ 田华

    “小时候做小船,长大了造大船。”周总理的这句话,是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张鼎和阚燕娜一家的座右铭,也是他们相识相爱、婚姻幸福的精神内核,更是在木制船早已被金属船取代的今天,他们依然坚持手工制作古船模,并致力于向青少年学生讲述其背后故事及其蕴含的精神内涵的重要原因……

    因船相识

    张鼎是非遗项目“环渤海古船模复原”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航海模型队主教练领队,曾获得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冠军。夫唱妇随,妻子和儿子也都是古船模型爱好者,并且获得多个相关奖项。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在河北省唐山市帆语古帆船模型工作室一楼大厅,阚燕娜指着一艘红船模型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一旁的丈夫张鼎接着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商代的船开始有船舱,宋代开始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对于各类古船及历史,张鼎如数家珍。

    张鼎的爷爷张渤曾在前苏联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张渤任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外语系俄文教授,曾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张鼎的父亲张绍基是中国第一批电力机车高级工程师,曾参与我国动车的技术改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技术型人才。看到张鼎从小就喜欢船非常支持,给他买船模,带他去坐船,参观航海模型。

    张鼎七八岁就开始学着画船舶图。结合爷爷回国时带的一些国外舰船和流失到国外的中国船资料,张鼎慢慢摸出了一些门道。一天,他在书上看到,1958年周总理参观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时鼓励航模小组的孩子们“小时候做小船,长大了造大船”,便对船产生了强烈兴趣。

    热爱和坚持让张鼎在研制古船模型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让他遇到了人生路上的另一半。2005年9月18日,唐山的一次非遗大师作品展上,阚燕娜第一次见到手工制造的古船。这艘船名为“夫妻船”,作者张鼎。船帆、船桨,船舱里还有渔具、锅碗瓢盆,一看就是等比例缩小的复刻,她忍不住感叹:“这是船,也是家啊。”

    “是的,船主是一对夫妻。他们一起驾船出海打鱼,饿了在船上做饭,天黑了就住在船上……”一位戴眼镜的男士开始向阚燕娜认真介绍。“你就是张鼎吧?”阚燕娜脱口而出。他笑着点头。两人不约而同地问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夫妻携手传承非遗

    阚燕娜的父亲是海军军人,她17岁成为二炮部队的一名火箭兵,不久入党。她意欲找一个吃苦耐劳、有梦想和追求、孝顺父母的伴侣,张鼎无疑是最合适的人。两人也分别得到了两家人的认可。

    2005年年底,两人结婚。婚后不久,阚燕娜提出租一套大房子,因为她想让家里的老人过得更舒适,也想让丈夫有更大空间研究船模。“他比任何人都喜欢做这件事,作为妻子,我要无条件支持他。”

    张鼎也找到了方向——设计古帆船模型。“父亲非常支持,跟我一起设计古船模型,还托国外的朋友帮我找相关资料。”阚燕娜从小喜欢手工制作,爱屋及乌,认识张鼎后她开始学习古船模制作。做船模需要用缝纫机、针线制作帆,没认识阚燕娜之前,张鼎自己做。“他经常被针扎,缝帆也浪费了大量时间,我从小就自己做手工包包、绣球,用起针线和缝纫机得心应手。而且船模的零件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我帮忙整理、收纳,他才能专注做船。”阚燕娜说。

    传统的中国船舶制造没有图纸,而是在关键环节留有经验口诀,通过师徒口口相传传承下来,但这些老师傅都隐藏在民间。为了更好地复刻古船,张鼎经常去各地拜访造船老师傅。如果去的地方不远,或者恰好是周末、节假日,阚燕娜一定陪同。有了妻子的支持和陪伴,张鼎制作了几百艘中西船模和其他各类模型,并收集整理了非常丰富和珍贵的中国古船图纸和资料,渐渐地在中国木帆船复原制作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2018年,夫妻俩成立了唐山市帆语古帆船模型工作室,专门培养青少年制作中国古船模型和各类航海模型,也亲自或带着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比赛传播古船模文化。同年,张鼎荣获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C8项目冠军;2020年,夫妻俩一起被授予“环渤海古船模型技艺”非遗传承人称号。

    红船精神是一生信仰

    阚燕娜在2018年航海锦标赛中取得C7项目第七名、C8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工作之余,她一直和张鼎致力于传播红船文化和红色精神。

    受父母影响,儿子佳宁5岁就对帆船模型产生兴趣,小学二年级时自己绘图,用硬纸壳做小船。2019年,13岁的佳宁获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第三名,2022年获得全国航海模型锦标赛冠军。

    “结婚20年,我跟公婆从未发生过不愉快,反而觉得老人在身边更踏实。”前些年,阚燕娜的公公、父亲相继离世,张鼎把岳母接过来,两位母亲同岁,脾气相投,都喜欢看书、做饭,早就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她俩跟我们住一起,既可以相互做伴儿,也能合力为我们守住大后方,让我们能在外面安心闯,任何时候回家,都有开着的灯、可口的饭菜。”

    2019年,他们一家第一次去嘉兴南湖。“第一眼看到红船,我就忍不住红了眼眶,在心里默念着17岁时入党的誓词。”回来的路上,夫妻俩决定制作红船模型。他们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张鼎绘制图纸,儿子帮忙设计包装,阚燕娜寻找合适的船帆布料并缝制。建党100周年前夕,一家人合力制作的红船模型展现在大家面前。

    张鼎是河北省青少年海模队主教练,他带的学生有20多名取得国家一、二级运动员称号,2名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近年来,他和妻子一起深入河北省200多所学校,推广古船科技系列体育活动。寒暑假期间,他俩还带儿子去偏远农村,为困境儿童带去航模制作课和红船背后的故事。

    为了不让这门技艺失传,他和妻子一起研发古船模套件,将中国古船的各种类型船制成工艺简单、分解化、小型化的木质套件,让没有木工基础的普通帆船爱好者、青少年都可以制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张鼎、阚燕娜担负了要将这门技艺一直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的重任。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