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排丽旦·吐地是“古丽娃娃”的设计者,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的一名创业者。2013年,她开办了伽师县米夏乡喀孜艾日克村第一家手工刺绣坊,并因刺绣作品的花色鲜艳和做工考究很快赢得市场认可。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下,排丽旦将刺绣作坊发展成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服装企业,并积极带动着周边农村妇女的就业和发展。提到未来,她说,希望继续把大美新疆的各种好东西推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 王向贤
伽师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地处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西缘。作为克孜勒河长年冲积而成的平原,伽师县长期被视为丝绸之路南道的商埠重镇。其所辖的和夏阿瓦提镇的维吾尔语之意是双双繁荣。与镇名相映成趣的是,居住于该镇的女企业家排丽旦·吐地不仅在工作生活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而且还富有创意地设计了维吾尔族“古丽娃娃”,传播着维吾尔族的优秀文化。她对周边女性就业的有力带动,使她获得了“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多项光荣称号。深入了解排丽旦·吐地的工作与生活后,发现这是一个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美好故事。
传统的继承与当代的创新
新疆传统文化中,刺绣和艾德莱斯丝绸是排丽旦的最爱。在白色底布上绣出颜色鲜艳且纹路美丽的鲜花图案,并制作成床单和桌布等家纺用品,是维吾尔族同胞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采用扎经染色工艺,制作出花纹对称和变化多样的艾德莱斯丝绸,受到维吾尔族同胞由衷地喜爱。2013年,在母亲组织过的刺绣小组的基础上,排丽旦开办了由30名员工组成的刺绣馆。她们的刺绣不但精美,而且开发了婚服和童裙等畅销的新产品,“只要做得好,只要有货,基本上都留不住,都能销售出去”。
2018年,正在为服装厂寻找发展新方向的排丽旦发现,市场上缺乏反映维吾尔族女性生活的娃娃玩偶,于是开始尝试用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和艾德莱斯丝绸的独特花纹来制作娃娃的迷你服装,并采用维吾尔族女性的常用名“古丽”,将商标注册为“古丽娃娃”。
“古丽娃娃”通常只有5厘米,其服装更是迷你,这种衣服无法使用机器,只能一件件地手工剪裁。不仅如此,衣服上的刺绣、艾德莱斯丝绸纹理的拼接、手包等配件,小花帽的帽坯制作、人工穿珠、三层贴合等,无不依赖手工完成。制作之难,往往令习惯于制作成人服装的专业师傅崩溃放弃。但排丽旦和员工却一直坚持,“我们做的时间久了,一件事情一直反复地去做,员工手速也快了,我们的利润空间也大了,量也上去了”。
虽已练就制作的独门绝技,但排丽旦和员工仍不满足于现状。在排丽旦和员工们看来,“古丽娃娃”不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名片,更是面向全国各地展示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技艺的窗口,所以她们对“古丽娃娃”的质量愈发地精益求精。“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是代表新疆的,所以希望是最好的。”
目前,排丽旦已设计了反映新疆6个民族、200多种款式的“古丽娃娃”。“古丽娃娃”的周边产品,各种可爱精致的挂件和摆件等,也将排丽旦热爱的传统文化传播至各个角落。2019年,“古丽娃娃”被评为“喀什地区十大名优旅游产品及纪念品”,这既是对排丽旦多年努力的肯定,也进一步激发了她的热情。
工作队的支持与县镇村的助力
在内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成的对口支援中,广东省对应着喀什地区的“两县一市”,其中就包括排丽旦和家人世代所居的伽师县。2020年,排丽旦入选了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组织的“喀什地区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获得了50万元的资金支持。援疆工作队还带来了线上销售的新理念,建议她通过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等方式来销售产品。这些新式销售途径,帮助排丽旦走出了疫情带来的困境,也促使她更加关注“古丽娃娃”质量的提升及其口碑品牌的培育。种种努力之下,2021年,“古丽娃娃”的线上销售额达到80余万元,同比增长52%。
当地政府也为排丽旦提供了许多支持。伽师县妇联作为政府与妇女之间上传下达的群众组织,主动帮助排丽旦申请了2016年和2017年的南疆纺织服装星火工程项目,并获得了30万元的资助。这为当时正考虑扩大经营的排丽旦一举解决了建厂资金。镇政府积极协助排丽旦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旁边建设了550平方米的新厂房。2020年,镇政府又帮助她置换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厂房,使得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员工招募方面,镇政府和村委会也提供了许多帮助,积极宣传企业的性质与现状,打消了员工的顾虑等。排丽旦对于贫困家庭女性就业的优先吸纳,县镇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在排丽旦的企业发展和家乡的脱贫攻坚之间产生了双向奔赴的效应,最终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家庭的滋养与妇女的赋能
母亲、丈夫和一双儿女,为排丽旦的一路成长提供着丰厚的精神滋养。其中,母亲是排丽旦成为企业家的关键支柱。排丽旦刺绣馆的建立基础就是母亲曾创立的刺绣小组,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的服装企业。丈夫则是默默支持与陪伴排丽旦一路成长为企业家的可靠伴侣。他的人品和对女性发展的尊重,使排丽旦深受鼓舞。一双可爱的儿女,也在排丽旦的精心培养下,成长为认真读书和分担家务的小帮手。
得到家庭关爱和鼓励的排丽旦,也在矢志不渝地潜心赋能于维吾尔族农村妇女。2013年开办刺绣馆时,她雇用的30名员工均为维吾尔族女性。2016年成立祖美尔服装公司时,员工依然以女性为主。2019年,她的工厂向近80名女性提供了工作岗位。2020年,公司发展为总部和卫星工厂模式,她共吸纳了200余名维吾尔族农村女性就业,公司也于当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的称号。
排丽旦的企业多年一直保持着高品质和出色的生产加工水平,使得许多商家都对其青睐有加,纷纷找到她的企业代工。但尝试过后,排丽旦发现代加工虽有利于减轻自己的工作量,但不利于维吾尔族农村女性的外出就业。为了照顾家庭,维吾尔族女性需要相对灵活的上班时间,但代加工大多对工时工期有着严苛要求,无法做到工作时间灵活。极低的代加工价格,不但使得排丽旦难以盈利,“而且都不好意思给员工开那么低的工资”。
为了培养员工独立制作成品的能力,排丽旦也拒绝了工序高度分化的流水线生产。因为排丽旦希望的是全方位地培养员工、让员工独立做出成品。“这样,哪怕她有一天不在我这儿做了,她也完全有能力自己开一家裁缝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流水线虽有利于保护雇主的技术不外传,却会让员工难以形成独立制作成品的能力。徒弟出师会饿死师傅吗?排丽旦信心十足:“这个市场很大,足够我们共同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推动维吾尔族农村女性不断提升生活品质,是排丽旦的另一心愿。她觉得,“巾帼建功标兵”这一称号意味着她应该成为身边女性的榜样和目标。“敢闯敢干,努力经营,告诉她们其实我们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向员工全方位地展现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排丽旦对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进行现身说法“她们不但了解我的恋爱过程,也了解我们的相处模式,哪怕我跟老公通电话和视频联系,她们都可以听到看到,这也促进员工们在家里平等分工或者相互尊重。”
排丽旦无疑是幸运的,在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加持下,顺利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优秀女企业家,更将企业家的个人奋斗与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主题融合。排丽旦个人的努力,包括不断钻研服装、财务和企业管理知识的终身学习能力;准确敏锐的市场定位能力;不惧失败的开拓精神等。除此之外,妇女解放和发展思想的引领,也是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美好图景的重要因素。
诚如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路线所示,外出参加社会劳动是女性实现发展权的关键步骤。虽然女性在家内承担的育儿和其他家务劳动同样是人类存在的必要基石,但外出参加有酬劳动仍是女性获得独立收入、发展才能、显示价值、参与社会交往、将新观念带入家庭生活的关键渠道。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