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看,日升日落中,五星红旗飘扬的小白杨哨所,特别美。我们每天就这样望着哨所,看一批又一批的女兵从事戍边工作,一心向党,书写忠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一六一团孙龙珍女子民兵班晨训间隙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孙龙珍女子民兵班是第九师妇联“木兰戍边关”工作品牌之一,是新时代“木兰”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戍边,对党忠诚,是一批又一批女子民兵班的底色。
一份信仰,为国戍边写忠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孙龙珍女子民兵班始建于1962年,前身为一六一团牧一队一连二班,先后有20届150余名女青年在孙龙珍女子民兵班服役。60多年来,她们日复一日地守卫着祖国的边境线,传承着“热爱军垦、扎根边疆、牢记使命、献身国防”的龙珍精神,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10多公里的巡边路,我们一直在走。”班长林子祯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六团长大的她,从小就听祖辈和老师讲孙龙珍的故事,对榜样充满着崇敬之情。
刚成为民兵时,林子祯一见到马,腿就会发抖,不过,她仅用3天时间就克服了心理障碍,从容地骑马巡边。她不仅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在业余时间更是勤奋学习、分秒必争,先后考取了心理咨询师、教师资格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证书。与林子祯一样,如今走在这条巡边线上的孙龙珍女子民兵班的姑娘们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各团场,她们在红色基因的熏陶中长大,从小立志成为孙龙珍女子民兵班的一员,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
一份决心,面对困难不退缩
孙龙珍女子民兵班担负着100公里巡线任务。巡线沿途自然环境复杂,要翻越几座大山。夏天路上布满了骆驼刺和梭梭,沾在衣服上、刺入肌肤痛痒无比;冬天她们要在齐膝深的雪中艰难前行,身上经常跌得青一块紫一块,还常常会遭遇暴风雪、掉进雪坑……但面对困难,女民兵们从未退缩,坚持配合边防官兵长途巡逻,完成冬季联训。
60多年来,孙龙珍女子民兵班多次配合边防官兵完成巡逻执勤任务,抓获内潜外逃不法分子40多人,拦截临界人员1000多人、牲畜1万多头。
“孙龙珍烈士牺牲时还很年轻。如今,祖国繁荣富强,我们能在青春年少时穿上戎装,走在为国戍边的路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女民兵钟瑞馨激动地说。
12名女民兵平均年龄23岁,最小的19岁。远离繁华的姑娘们在大山深处终日与牛羊为伴、与林木为友。无论寒冬酷暑,巡边的路从未终止,她们的脚步从未停下。
一份荣耀,书写巾帼担当
孙龙珍女子民兵班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尽管荣誉加身,民兵班的战士们不仅没有丝毫骄傲,还不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2004年6月,孙龙珍女子民兵班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拉开序幕。20年过去了,从巴尔鲁克山腹地到塔尔巴哈台山脚下,从额敏河畔到巴依木扎草原,从高山哨所到田间地头、中小学校、职工家庭,处处都留下了孙龙珍女子民兵班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足迹。
“2022年,有个70多岁的老爷爷来参观,听完我的解说后,泪流满面。”杨千惠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愿望,那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孙龙珍精神、了解兵团,让更多有志青年来兵团扎根。”
近年来,慕名而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参观者越来越多,孙龙珍女子民兵班要求民兵战士人人会唱《孙龙珍赞歌》、人人能独立担当解说员。在一次次的训练和学习中,在一遍遍的孙龙珍事迹讲解和巡逻中,一届又一届的女民兵在这里度过她们的青春时光。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铿锵有力的歌声在空旷的操场上响起。当太阳渐渐西去,民兵班的训练还在继续——夕阳的余晖里,她们是大山深处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