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版面: 妇女工作

重庆十三部门联合印发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方案

推动“协同育人”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日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妇女联合会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将更加健全,协同育人质量显著提升;到2035年,形成科学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全市协同育人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发展。

    《实施方案》从促进学校积极主导、促进家庭主动尽责、促进社会有效支持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在促进学校积极主导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家校合作,要求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电话等线上线下交流形式建立有效沟通机制,营造家校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氛围,完善全员协同育人制度。学校领导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发挥家长学校效用,推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全覆盖,社区90%以上覆盖,健全工作机制,构建课程体系,推进网上家长学校建设等。

    在促进家庭主动尽责方面,要求落实家长主体责任,宣传倡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行为,实施好家风“涵育”计划,持续开展“最美家庭寻找”活动,深化“家风润万家”主题实践活动,打造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衔接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活动,建设重庆市家庭教育共享服务资源网络平台,打造“渝儿有方”家庭教育课程品牌,建立校外兼职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志愿者团队等。

    在促进社会有效支持方面,要求整合社会育人资源,发挥红岩精神、抗战文化、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桥梁文化等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推动相关场馆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各区县统筹调度区域内社会育人资源,开展暑期和寒假青少年公益性托管服务活动;关爱困境儿童群体,迭代升级“莎姐守未”行动,深化“一人一策一专班”关护制度,实施“渝好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实施“渝童启航”家庭教育特别指导项目等,加强城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健全监护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培育孵化公益性社会组织等。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了强化工作机制、强化专业支撑、强化督导示范3项保障要求。

    其中,在强化专业支撑方面,提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施“十百千”工程。制定共育工作标准和家长学校工作标准,完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发挥“一院两中心”作用,推动相关工作。加强师范院校家庭教育学科和人才培养。发挥“五老”作用,助力协同育人。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