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近日,2024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大会暨浙江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推进会在浙江杭州建德召开,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云南等多地乡村振兴领域的人才、农业企业代表等100余人齐聚建德,分享乡村人才培养经验,共谋乡村人才发展新景。
人才点亮乡村
千村千面,对乡村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特征决定着乡村人才需求特点。”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委员朱守银说。在他看来,乡村人才需求多样性、差异性特征明显,乡村人才需求总体规模大、个体小而散,乡村人才的素质要求全科性重于专业性。“建议可以强化政府购买服务,依托各类组织多元化培训乡村人才。着力培养乡村教师、医生和治理、农技推广等全科人才。”
2024年大会延续了“人才点亮乡村”主题,上海市乡村产业行业协会、江苏省乡村发展协会、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安徽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共同签订《长三角一体化乡村人才合作协议》,三省一市将在2024年—2027年间合作构建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四方将通过定期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建立长三角乡村人才与专家库、常态化举办学习培训活动。同时基于各地乡村产业带头人、乡村运营师等人才实训需求,打造豆腐包、草莓师傅等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
“大家携手,可以加强长三角地区乡村人才孵化、培育、服务的战略协同,共同打造优势互补、相互赋能、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乡村人才服务新格局。”浙江省乡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诸葛振如是说。
英才促共富的“建德路径”
“建德正持续推动乡村人才增量提速、存量提质。”建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才办主任莫锋说。无论是出台《建德市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培育现代“新农人”3065人,还是实施农创客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首设“长三角农创日”礼遇人才,抑或发布“乡村梦想家”招募令,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农创客创业创新,都在奋力闯出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建德路径”。
大会现场,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建德市委相关领导的见证下,“长三角乡村运营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乡村人才合作协议》签订后首个落地的“乡村人才实训基地”,落地后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乡村运营人才孵化、培育和服务协作,构建优势互补、区域赋能、共同发展的乡村人才服务一体化格局。
会上,草莓组培育苗科创中心运营、正大蛋业科技服务中心运营、植物科技小院运营、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等4个千万级投资农业科技人才项目成功签约。
“目前建德蛋鸡产量占全省约1/4,我们的科技服务中心建成后,将和蛋鸡科技小院紧密合作,每年吸引10名以上研究生入驻,落地150万羽规模的蛋鸡数智养殖基地和品控科学实验室。”相关项目负责人说。
好乡村靠运营
“农村的终极问题是哲学问题,要解决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里去的三大问题。”浙江省天台县塔后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孝形说,“好乡村是可以运营出来的。”他从塔后村这些年的前后变化说起,讲述该村通过123+N的运营逻辑,力证要敢于破界创新,打破农民固化身份、打破农村地域界限、打破传统农耕思维等。“乡村是未来生活的奢侈品。”他笃定地说。
已经运营多个村庄,并且取得不俗成绩的乡村CEO刘松也打磨出一套“永安培养”模式——师带徒制,即每个员工进来都有一个师傅,不关乎职务高低;四个维度,即理论学习、工作实践、专项项目、外出学习等多方面培养;标准流程,即五张清单、项目推动、3+2工作机制、职务晋升的工作标准化体系。“专业的乡村经营人才队伍正在快速形成,并将形成政策化推动。这是我对未来乡村运营的判断之一。”刘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