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 王思涵
“楼道里堆了一堆动物,好几十只仓鼠、鸡,味道刺鼻……”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有居民多次通过信访投诉楼道堆物堆料问题。
社区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了解到,一户居民家的孩子喜欢小动物,在楼道放置笼子养宠物,影响环境卫生,且存在安全隐患,引发邻居们不满和投诉。工作人员从做孩子思想工作“入手”。养宠物的孩子认识到私自占用公共9区域的危害,主动提出将动物寄养他处,并说服家人一起将楼道清理干净。邻里纠纷通过“小手拉大手”圆满解决。
回忆起一年前的烟树园社区,街道团工委书记、烟树园社区专员孙纯明仍十分感慨。该社区物业管理比较薄弱,当时,乱扔垃圾、任意踩踏绿地现象时有发生,各种矛盾交织,居民投诉量在街道居首。提升社区治理是治本之策,从哪里着手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
“正赶上青少年寒暑假回社区报到,我们就想以此为‘支点’。”社区党委书记李雪说,“区别于往常在居民群内发各种通知‘提要求’,我们给孩子们组织活动,家长们反而乐此不疲地参加,渐渐居民心气顺了、认同感强了,‘好风气’也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很多矛盾纠纷从源头就化解了。”
社区从居民投诉集中的楼道堆物堆料、小广告等问题着手,开展消防科普安全教育、跳蚤市场、城市清洁日小小志愿者等活动,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投诉量骤减。此外,社区还开展儿童议事、知识讲座等多种活动,同时借助活动与家长加强沟通,进行矛盾纠纷调解、诉求意见收集,情况简单的直接化解,情况复杂的及时上报、共同化解,有效吸附解决了电梯维修、房屋漏雨、社区保洁等问题,避免矛盾上行。
曙光街道以烟树园社区为试点,不断更新完善“小手拉大手”工作机制,构建起“1+17+N”治理服务体系,即街道统筹,17个社区从信访诉求、活动沟通反馈、日常走访等发现的各类问题中,梳理环境卫生、社交休闲、消防安全、公益服务等N个“治理清单”,形成“社区治理项目发布—青少年、家庭接龙—问题共治共解”的“家少社”联动管理闭环,做到“孩子有成长、家长有认同、社区有变化”,把矛盾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
今年暑假期间,街道共组织110余场活动,吸纳近1700个家庭参与,吸附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件次,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确保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曙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萱介绍,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源头治理,积极探索信访矛盾化解新路径。依托志愿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支点效应,形成社区与居民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