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万户共书“家”文章 三秦倡扬新风尚

——陕西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实践


    陕西省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发起母亲行动倡议。

    陕西省妇联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更好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时代要求,全国妇联联合多部门成功举办“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借此机遇,陕西省妇联结合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精心选取三个分会场,大力弘扬婚育新风尚,倡导全社会践行新型婚育文化。

    长安塔下唱新风

    长安塔下,礼简情长。9月22日,在“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陕西分会场,1400余人齐聚观礼。

    在全国妇联的悉心指导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陕西省妇联积极落实,精心选取西安、渭南、榆林三地作为婚礼会场。

    基于丝绸之路之起点,作为全国6个连线分会场之一的陕西分会场选在中国—中亚峰会举办地西安国际会议中心,设置步道游园,观摩中亚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和中亚五国元首种植的石榴树,为100对新人颁发移风易俗践行者证书,以非遗剪纸向全国新人送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家国同庆、见证幸福”的美好祝愿。

    在《诗经》发源地——渭南合阳分会场,现场布置特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婚俗文化元素:合阳非遗文化福字剪纸、合阳面花……新人们在享受甜蜜爱情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合阳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传统婚俗情景剧《太姒于归》开场,让活动现场充满浪漫与甜蜜的气氛。随后,50对新人走进婚姻殿堂,开启幸福的旅程;榆林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碰撞交融之地,既是军事重镇又是交往枢纽,多民族在此交融,长城就是民族交融的见证。

    在榆林分会场,热情洋溢的开场表演《鼓动天地》拉开活动序幕,50对新人以中华民族传统婚礼的庄重仪式,表达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和深情。仪式上,新人们以一首富有地域特色的陕北民歌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共同许下“相守一生、白头偕老”的幸福承诺。

    “一切为了新人!”是陕西省妇联承办此次“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的初心。在这份深情厚谊的驱动下,省妇联党组自活动筹备之初,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与全国妇联沟通协调,精心部署,确保每一对新人都能感受到“妇联人”的温暖与关怀。

    “非常高兴参加万人集体婚礼。今天,我见证了很多人的浪漫爱情,同时也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甜蜜祝福,这让我感到结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相信,这样简朴却不简单的婚礼形式将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新人杨柳在谈及集体婚礼时动情地说。

    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全月秋在活动现场为新人送上真挚祝福,并深有感触地说:“万人集体婚礼是国家推动移风易俗的一项重要举措,有效宣传了轻彩礼、重感情的新时代婚姻观,为广大青年顺利步入婚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倡导婚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优良家风润“三秦”

    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要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全国妇联的有力指导下,陕西省妇联创新家庭工作,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着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家力量”。

    为了引领1900万三秦妇女姐妹带领家庭成员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陕西省妇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服务妇女儿童民生、回应家庭期盼关切的重要着力点,发挥妇女“两个独特”作用,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农村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内容,以好民风、好家风、好家教为主题,为乡村振兴“铸魂”,基层治理取得实效。

    截至目前,陕西省打造了省市县乡村户和行业“六级七类”家风馆175个,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家庭落地生根。省政府妇儿工委颁布实施《陕西省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2021—2025)》,牵头建立由22个部门组成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家教指导中心实现县(区)全覆盖,5.4万名专兼职家教骨干、2万多个家长学校、1800余场“三秦父母大课堂”提供常态化服务。牵头实施“清风·家工程”,以三大行动9项举措涵养清廉家庭家教家风,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风。

    常态化讲好家庭故事、宣传良好家教、唱响文明新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近年来,陕西妇联面向全省家庭开展寻找“传家宝”三秦好家训征集、“秦人立家规·万户传家训”、“三秦‘谝’家风 万户晒家训”及“传统节日话家训”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推行新时代家庭观,各地亮点纷呈: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汉中市、安康市等基层妇联通过妇女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互助组等工作平台,针对当前婚姻家庭突出矛盾,积极探索解决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万条家训进万家”“把爱带回家”“与爱同行 守护未来”等形式多样的儿童关爱服务实践活动,弘扬优秀家庭文化,推动新型婚育文化在农村渐渐形成共识。

    陕西省以寻找“最美”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推动创建“陕西省家庭文化节”等活动,培树表彰各类“最美家庭”180余万户,三秦大地家风正、民风淳、乡风美的新风正气蔚然成风。

    婚育新风进万家

    婚姻家庭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小窗口。长期以来,为了更好倡导全社会形成新型婚育观和家庭观,陕西妇联组织以各种形式发出倡议,引导人民群众摒弃铺张浪费的陋习,鼓励人们重感情、轻彩礼,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对待婚姻,从根本上遏制高价彩礼。

    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陕西省妇联立足家庭阵地,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省各级妇联系统中整体推进,积极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答好新时代移风易俗民生“考题”,推进基层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十年间,陕西省妇联积极搭建交友平台,以喜事简办、观念新颖、创意满满、浪漫满分的集体婚礼形式,赢得社会认同,既让新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和婚姻的庄重,同时也在全社会营造了婚事新办、简办的浓厚氛围。陕西省妇联打造了“女友幸福橙”婚恋交友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幸福联线”“婚恋交友嘉年华”等活动,为适龄青年提供婚恋交友、婚姻咨询服务,举办50多期指导服务活动;陕西妇联联合民政部门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常态化开展婚前教育、情感辅导、纠纷调解、离婚疏导等“幸福护航”服务,开展“青年婚恋观”“婚恋成长心理”等教育讲座2000多场次,为家庭幸福锦上添花。

    “我和爱人谈恋爱后觉得他对我特别好,人踏实稳重,值得信赖,就是家中经济情况一般,但我想我们都年轻,两个人只要好好努力,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所以结婚前我就劝父母不要彩礼,那只是个形式,不要彩礼我们结婚后还能宽裕一些。”提起自己的婚事,长武县巨家镇的杨帆一脸幸福。为了更好地帮助未婚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长武县举办婚嫁新风模范家庭表彰暨单身青年联谊会,对未收取彩礼及聘金不足两万元的家庭进行表扬奖励,以此来抵制天价彩礼,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一封倡议书、一次志愿服务、一批最美表彰、一场巾帼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精彩纷呈的宣传实践活动在三秦大地接续上演,融入日常,移风易俗的新理念飞进千家万户。

    “陕西省妇联深化婚俗改革的创新实践,是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关注青年群体的情感、婚姻生活,重视家庭建设的重要体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李巾认为,陕西省妇联在推动整个社会的家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引领婚俗新风尚方面有积极的示范效应,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婚育氛围。

    “要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融入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强婚恋婚育观和家庭观宣传教育,开展婚恋服务、婚姻辅导等家庭支持服务,积极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陕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玉娥表示,下一步,陕西省妇联将积极探索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继续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大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普及力度,不断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家庭根基,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家力量”。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