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新疆西山农牧场安康社区14个民族互嵌融居

“小社区”聚起民族“大家庭”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车雨萌

    “这里的居民非常淳朴和善良,和他们聊天时,就像和家人说话一样。”安康社区党总支书记马丽说。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安康社区,还未迈入社区大门,耳边便响起了有节奏的鼓点声。社区正在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各民族的居民热火朝天地准备着登台表演。午后的阳光安逸地洒在社区院内,映照着舞台上跳民族舞的居民们幸福的笑脸。

    安康社区容纳了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等14个民族的社区居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在社区治理方面,近年来,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创建了“红色邻里 幸福安康”党建品牌,由社区党总支牵头领导,发挥居民骨干作用,有效解决各族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社区凝聚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马丽是兵团第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安康社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西山农牧场挂职妇联副主席,安康社区妇联主席。作为兵三代的马丽,被兵团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在基层一干就是13年。

    2011年,马丽大学毕业后通过西部计划来到西山农牧场。谈到留在新疆的初衷,马丽说:“我是兵三代,从小就受兵团精神的熏陶。大学毕业后我便回到兵团、扎根边疆,想为边疆建设作出贡献,向老一辈的兵团人学习。”

    身为党总支书记,同时又兼任妇联主席,马丽时刻关注和关爱各民族妇女姐妹,谈起这方面的工作,她如数家珍。“第一次在社区入户见到热某时,她才35岁,瘦瘦小小的。当时我就问她的工作是什么?她摇了摇头,说她普通话不是很标准,没有工作,在家照顾两个孩子。”马丽说。

    打那之后,马丽便详细地了解了热某家的情况。热某患了骨癌,但每天还要给在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做三餐。而她的丈夫则忙于外面的工作,对热某的关心照顾很少,也不太管孩子。

    了解情况后,马丽就带着妇联工作人员上门调解。“平时入户的时候会刻意到他们家去,和热某丈夫讲家庭的重要性,妇女对家庭、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等等,他慢慢地明白了家庭是需要夫妻两人一起经营,对妻子和孩子的照顾也多了。”马丽说。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妇女面临的就业难问题,社区也会及时伸出援手,通过介绍工作、资金帮扶、国语课堂等方式,帮助她们更好地参与生产,获得生活保障。

    在解决妇女急难愁盼问题上,不仅妇联干部和妇联执委们发挥示范引领带头作用。社区还通过入户、就业帮扶、志愿活动等切实解决妇女关心的问题,同时,还举办各类联谊活动等将各民族姐妹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刚刚结束哈萨克舞蹈表演的汉族居民卢金叶告诉记者,“我们社区活动很多,除了今天这种联谊活动,还有百家宴等。我就是在社区活动中和其他民族的居民学会的维吾尔族舞和哈萨克族舞。”

    每逢佳节,安康社区都会举办“百家宴”,不同民族的居民端出各自的拿手好菜,共同庆祝。在卢金叶看来,融洽的居住氛围,是她喜欢在这里生活的理由。“我们会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有时候路上看到维吾尔族的朋友,就会说‘嗨,阿达西,你好’,她会说‘哦,朋友,你好’。这里的人都很好,氛围也很好。”

    在基层工作多年,马丽一直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谈到将社区各族居民紧紧团结在一起的秘诀,马丽说,“要和居民做朋友,当成自己的家人,多跟他们交流,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真心以待,我们这个小社区才能真正融为‘大家庭’。”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