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综合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综合

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出炉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亚菲 发自北京 10月15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现阶段至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路线图。

    “空间科学是航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宇宙奥秘、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同时,也有力带动空间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说,近年来,我国空间科学进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但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为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我国凝聚全国空间科学领域专家学者智慧,历时2年多,编制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相关领域的5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规划编制。

    “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依据,有助于进一步统筹国内相关科研力量、凝练部署重大科技任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从而使我国在有基础、有优势的领域尽早取得世界级重大科学成果。”丁赤飚说。

    《规划》明确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目标,即梯次布局和论证实施国家空间科学任务,统筹和强化任务驱动的基础研究,打造空间科学高水平人才队伍,不断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原创成果,实现空间科学高质量发展,跻身国际前列,成为空间科学强国。

    《规划》提出了我国有望取得突破“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的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极端宇宙”主要是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揭示极端宇宙条件下的物理规律。

    “时空涟漪”主要是探测中低频引力波、原初引力波,揭示引力与时空本质。

    “日地全景”主要是探索地球、太阳和日球层,揭示日地复杂系统、太阳与太阳系整体联系的物理过程与规律。

    “宜居行星”主要是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

    “太空格物”主要是揭示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深化对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的认知。

    规划还形成了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路线图。

    至2027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至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

    2028年至2035年,继续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论证实施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科学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

    2036年至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空间科学是航天国际合作的主渠道,和平利用外空关乎全人类的福祉,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说,我们将深入推动多种形式的空间科学国际合作交流,让空间科技成果更好更多地造福人类。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