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清脆的击打声回荡于天空中。我翩跹起舞,从高空中旋转、疾驰,最后绳索一拽,回落到地面。那一刻,我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缀于天地间的彩虹……
/名/师/点/评/
本文选材独特,通过高空心理行为训练,表达自己的感悟,表现自己与祖国共奋进,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力量的壮志豪情。
文章笔触细腻。在开头就概括描写了国庆的热闹景象,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又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来表现训练的艰难,例如“我心弦紧绷,右手紧紧抓着云梯一侧,左脚小心翼翼地跨至左边第一个小平台,右脚慢慢跟上、站稳;我把一步分为连续小碎步,再抬起左脚攀上略高的第二个小平台,同时双臂张开保持平衡,缓缓转换身体朝向。”这段文字运用“抓”“跨”“跟上”“站稳”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小作者攀爬的情形。而“仿佛让我伸手就能触摸到缀于天地间的彩虹”这句话,亦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本文的题目也非常精彩,彩虹是美好的象征,“触摸彩虹”比喻的是小作者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文章在结尾处也把小作者的这次训练活动与青春、祖国联系起来,升华了主题。
■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高一(2)班 邱咏捷
大街小巷红旗飘扬,欢声笑语回荡……国庆假期,我满怀期待和同学们一起在高空心理行为训练场开启了一场别样的征程。
训练场上,身边的好友有说有笑,一个个跃跃欲试,轻盈地沿梯向上攀登。而我,因过往恐高的经历,内心忐忑不安。想到曾在高空缆车的摇晃中被吓得两腿发软、双手冒汗,如同惊弓之鸟时的模样,我仍然心有余悸。
看着同学们从云梯上凯旋,我不甘让“矜持懦弱”填满自己的青春时光,决定加入攀登的队伍。然而,在排队等候时,望着长长的云梯,恐惧的情绪瞬间就蔓延开来。当听到老师提醒体验时间即将结束,参加的同学必须赶紧跟上时,我更加战战兢兢,差点瘫坐在地上。与此同时,我仿佛听到《悬崖上的一课》中主人翁莫顿·亨特伏在岩石上哭泣的声音,也仿佛听到了他父亲鼓励他“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话语。
我壮起胆子,跟随着队伍移动到云梯下,戴好安全帽,扣紧高空防护带,然后,手一握一抓,脚一踩一蹬,爬上了云梯。不料,才攀至云梯三分之一处,双手就肌肉酸痛,双腿也变得有些麻木,我的步伐也开始紊乱无力,脑海中还浮现出从空中坠入地面的可怕情景。
犹如“万仞临深渊”,我的手脚激烈地颤抖着,感觉再向上爬一步就会从高空跌落,不得不抱紧云梯停止了攀爬。我的泪水在眼眶打转,我不断地深呼吸,抬头仰望,望着“远方”的终点。这时,我想起了前苏联太空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克服恐高的秘诀:“面对恐高,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自信,坚持完成手头上的任务。”我一次又一次从嘴里呵出暖气,温暖手掌,再度攀登。冰冷的云梯似乎也在温和地激励我要勇敢地越过危机!
终于,在一步又一步地努力下,我到达了顶端。但征途尚未结束,我还要从云梯上转身,跨入并通过两个悬立于高空的圆形小平台,再从小平台上跳跃去拍打悬挂在空中的皮球。我心弦紧绷,右手紧紧抓着云梯一侧,左脚小心翼翼地跨至左边第一个小平台,右脚慢慢跟上、站稳;我把一步分为连续小碎步,再抬起左脚攀上略高的第二个小平台,同时双臂张开保持平衡,缓缓转换身体朝向。
记得作家阿城在《溜索》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我不敢朝下看,两眼直盯着天空,蜷缩在狭小的平台上。跳还是不跳?跳,就是直面挑战,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不跳,就会进退两难,宛如“骑猛兽安可中下哉”。我想了想,然后从容地大喊:“三、二、一,跳!”双膝一曲,我纵身向斜上方一跃,腾空而起去拍打那个悬挂在高空中的皮球。
“啪——”清脆的击打声回荡于天空中。
我翩跹起舞,从高空中旋转、疾驰,最后绳索一拽,回落到地面。
那一刻,苍穹中爆发出来的璀璨光芒,以惊心动魄的壮美照亮了曾经胆怯的我,仿佛让我伸手就能触摸到缀于天地间的彩虹。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以热烈奔放的新姿态飞翔,跨越了自己的舒适区……
新的心境、新的认知、新的勇气、新的奋力,也沉淀为独一无二、明亮耀眼的新风景。
我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奔赴青春之行,用突破自己去丈量未知的远方,在思想的高空去感悟不一样的人生,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