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 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
● 为适应生育二孩家庭需要,要求和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增加保障对象住房面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10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住建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四个取消 四个降低 两个增加
房地产“组合拳”怎么打?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四个取消”是指充分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调整或取消各类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四个降低”是指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首付比例,统一首套、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到15%;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税费负担。
通过落实这些已出台的政策,降低居民的购房成本,减轻还贷压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两个增加”中,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将所有房地产合格项目都纳入“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发布会上表示,相关政策发布以来,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建商品房销售等主要指标降幅继续收窄,特别是9月底以来,一手房看房量、到访量、签约量明显增加,二手房交易量持续上升,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回应生育二孩家庭需要 回应存量房贷调整结果
倪虹在发布会上特别提到,考虑到新的形势变化,为了适应生育二孩家庭的需要,住建部要求和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增加保障对象住房面积。他介绍,今年1—9月份已经建设筹集了148万套保障性住房,到年底可以让450万青年人、新市民能够住进这样的保障性住房。倪虹还强调,各城市政府在结合当地实际,优化完善房地产政策的同时,一定要加大保障的力度,要兜牢住房保障这个底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介绍,9月29日,人民银行公布了相关政策文件,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10月12日,主要商业银行发布操作细则。预计,大部分存量房贷将在10月25日完成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将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总体上将能节省利息支出1500亿元,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居民。
为方便办理,绝大多数借款人都不需要到银行网点:对于房贷为浮动利率的,借款人不用提出申请,商业银行将统一批量调整,这部分存量房贷占九成以上。对于房贷为固定利率的,借款人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办理,也无需到银行网点。对于从中小银行获得房贷的,由于部分中小银行的网络系统还不完备,借款人需要到银行网点办理。
五项政策支持货币化安置房 允许地方发行专项债
据调查,全国仅35个大城市城中村待改造规模就有170万套,全国城市需要改造的危旧房还有50万套。
对此,倪虹表示,此次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主要是考虑有些条件成熟、群众改造意愿迫切、前期工作比较扎实,货币化安置可以更好满足群众自主选择房型、地点,又无需等待过渡期。
对于什么样的项目可以获得政策支持,有两点:一是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安全隐患突出的要做重点选择;二是项目的两个方案要成熟:一个是征收安置方案成熟扎实,另一个是资金大平衡,做到项目总体平衡,避免新增地方债务风险。主要支持政策有五条:一是重点支持地级以上城市,二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专项借款,三是允许地方发行专项债,四是给予税费优惠,五是商业银行根据评估发放贷款。
下一步,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项一项抓落实,把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更多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