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军旗飘飘 PDF版下载

版面: 军旗飘飘

硬核班长!立起“兵头将尾”好样子

——火箭军部队班长标兵群体风采录


    班长邢莹莹在日常训练中严抠细训。

    班长邢莹莹为战友点赞。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 李众 张新凯

    大山深处,地下“龙宫”。火箭军某部发射一营进驻阵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长时间的密闭生存和快节奏的演练转换,让许多官兵感到不太适应。

    火箭军“百名好班长”、该营一连一班班长刘波适时把班里战士拢在一块聊起了生活琐事,“龙宫”内的氛围逐渐轻松起来。

    “嗡、嗡、嗡……”说话间,一阵警报骤然响起,一场应急反击演练再次打响。刘波马上端坐到控制台前,有条不紊地向各操作号手下达口令。数分钟后,随着一声“点火”指令,该营成功实施有效反击。

    “营有顶梁柱,打仗不犯愁。”该营营长牛振东感言,如刘波一样的班长骨干是营队的“宝贝疙瘩”,有他们在,单位建设就有支撑,打胜仗就有底气。

    立标塑形,喊响“跟我上”

    晨光熹微,寒意正浓。火箭军某部技术营一级军士长朱红军像往常一样提前一小时起床,开启了“晨读模式”。随后,班里战士陆续起床,跟着朱班长上“早读”。

    入伍至今,朱红军的这个习惯从未间断,面对改革强军大潮,他始终有着“本领恐慌”,生怕一天不学就落伍。

    有段时间,朱红军向一名高工借来几本前沿军事理论书籍,一有时间就反复研读。战友们好奇地问:“这些知识和咱们的武器装备一点都不沾边,你学来干啥?”

    朱红军却反问道:“新时代练兵备战的号角已吹响,如果我们不超前充电,怎么去应对未来战争?”

    这种“本领恐慌”也会“传染”。如今,班里战士一个个都成了“朱红军式”的“学霸”,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类军事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各自岗位上挑起大梁。

    “你是兵的样子,兵是你的影子。”从军二十四载,朱红军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军优秀军士、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等诸多荣誉,但他格外看重火箭军“好班长标兵”这个头衔。他说:“班长干得越好,带出的兵就越硬,部队战斗力就越强。”

    “说破嘴皮子不如干出好样子。”火箭军“百名好班长”、某旅二级军士长侯长岭和朱红军有着同样感触。装备换型,他第一批请缨跟岗学习,后来又带队依托厂家培养发射车驾驶员;执行发射任务,他多次作为“士兵专家”担任技术指导,被官兵誉为大国长剑的“把脉人”……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军士……入伍以来,侯长岭获誉满身,所带班6次荣立集体三等功,班里战士在他的带动下个个成为精武尖兵。

    “战略导弹部队的砺剑征程上,一名名班长就是一个个标杆,引领广大官兵担当使命、砥砺奋进,共同绘就如虹弹道。”采访中,该部一名领导这样说道。

    匠心独运,喜闻“百花香”

    “设备加电、开始测试……”看着新号手徐浩鑫日趋熟练地操作,火箭军“百名好班长”、某部二级军士长方永正会心一笑:这棵“小树苗”终于成才了。

    徐浩鑫的成长,充分证明了方永正带兵的细心和耐心。方永正当班长13年来,一直保持着写带兵日记的习惯,每逢新兵下连,他都会把班里新战士的性格、特长、爱好记在本上,在日后工作和训练中重点培养。

    “班长既是‘领路人’又是‘大师傅’,部队把兵交给咱,咱就要对人家的成长负责。”为让更多战士尽快成长成才,方永正每次演训时都安排年轻号手观摩实操,采取进阶式训练方法,让他们“闯关升级”;为每名号手制订个性化训练标准,帮助他们查找训练短板,通过模拟训练、自制3D动画演示等方式补短强能。担任班长以来,方永正所带班级有5人立功、6人考学提干。

    “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班长。”在火箭军某部,二级军士长梁平是出了名的“带兵达人”,尤其带后进战士“有一套”。

    班里新战士朱时涛,军事体能“呱呱叫”,却是学专业的“困难户”,但他自己不以为意,认为学不好专业也能靠体能立身。梁平不训斥不急躁,而是讲起自己当年学专业时遇到的困难、走过的弯路,引导他认清作为高技术军种的火箭军官兵学好专业的重要性,循循善诱地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

    随后,梁平白天带着朱时涛结合实操学原理,晚上一起跑电路练规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朱时涛接连在专业考核中考出好成绩,还主动发挥优势,帮助军体“后进生”补差训练。

    巾帼不让须眉,在班长这个群体里亦是如此。

    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两次,4次跻身全军和火箭军“百名信通尖兵”行列,入选火箭军“工匠型专业技能军士”和首届“新时代练兵备战模范个人”……火箭军某团三级军士长邢莹莹不仅在军事素质上不输男兵,在带兵育人上同样有着过人之处。

    邢莹莹深知,一句适时的表扬或鼓励可能激起一个人的斗志,一次不恰当的指责或批评却可能打击战士的信心。因此,她带兵主打一个“鼓励”,是女兵们眼中的“知心班长”。

    大学生士兵李钲茹刚分到单位时,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未知的专业领域,时常感到彷徨。在一次电视电话会议保障中,因会议临时更改流程,接连切错了三次画面。她心想,这次肯定要挨骂了。

    然而,邢莹莹没有责备她,反而安慰她说:“越是忙乱越要冷静,只有胆大心细才能稳操胜券。”后来,在邢莹莹的鼓励下,李钲茹不断进步,被团里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后来成长为军官。

    张弛有度,带出“硬实力”

    “赵子腾快看,你登上营队‘龙虎榜’了。”前不久,火箭军某部某发射营组织专业理论考核,成绩一向靠后的“00后”士兵赵子腾,竟然“逆袭”考了全营第一。

    看着眼前的成绩单,赵子腾激动地说:“如果不是朱班长事无巨细地帮带,我哪能有这么好的成绩。”

    赵子腾刚来连队时,对专业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朱桂明就针对他学历高、记忆力好、爱玩游戏的特点,与赵子腾达成“君子协定”:如果当天学习任务顺利完成,可以腾出一小时玩“手游”;如果完不成,晚上必须到学习室“充电”,直至学懂弄通。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赵子腾学习劲头大增,专业理论成绩很快达到良好水平。

    同为火箭军“好班长标兵”,某部一级军士长薛伟的理念似乎与朱桂明不同:“人是有惰性的,有时候需要外界的约束和鞭策,才更有前进的动力。所谓慈不掌兵,班长要会‘唱黑脸’。”

    有一次,该部组织体能考核,列兵小王在3000米跑课目中拖了连队后腿。考核归来,薛伟严肃地说:“作为军人,体能必须过硬,以后每天跟着我加练!”自此,每天晚上,操场上都有两个迎风奔跑的身影,哪怕薛伟干完一天工作后再疲惫,也会抽出时间专门陪小王加练。

    “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个3000米跑……每天雷打不动。”如今,小王回忆起那段高强度训练,腿肚子还忍不住打战。“班长定下的任务,打一点折扣都不行,否则就得重来。”经过半年时间苦练,小王在军体运动会3000米跑课目中勇夺第一名。

    “带兵必先爱兵,而爱兵有时是春风化雨,有时也要鞭策激励。”采访中,某部领导深有感触地说,每名军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令自己“又爱又恨”的班长,他们是军旅生涯的“启蒙老师”,是成长进步的标杆榜样,也是生活工作中的贴心朋友。火箭军部队正是有了这样一支打仗能力突出、带兵经验丰富的班长队伍,官兵关系才得以和谐融洽,基层建设才得以坚强稳固,战斗力水平才得以稳步提升。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