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幸福则社会和谐。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妇联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作为妇女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部门联动、优化资源整合、凝聚社会合力,筑牢“预防、化解、巩固”三道防线,把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基层,以“幸福家庭”守护“平安社会”。
拓宽“预防线”
“各位居民朋友,我是‘巾帼情’法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民法典中与婚姻家庭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日前,在荣成市鲍家庄村,来自“巾帼情”法律志愿服务队的律师、检察官等巾帼志愿者将普法巡讲送到乡村,并针对子女抚养、遗产继承等热点问题,结合具体案例,现场为村民答疑解惑。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威海市,像这样的“建设法治威海 巾帼在行动”普法宣传活动,平均每年开展300余场。
除此之外,威海市妇联还将“预防线”拓宽至婚姻家庭的“全周期”,从开展“幸福联线”等交友联谊活动,为单身青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宣传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到开展涵盖夫妻关系、亲子教育、离婚调适等婚姻家庭主题系列宣讲活动,大力宣传倡导男女平等、互相尊重、平等文明的家庭关系;再到按照村居社区网格主动入户走访和常态化摸排,重点摸排因两地分居、家暴、儿童权益等引起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形成“一周一排查、一案一登记、一月一报告”工作机制,威海市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联动专业资源,从源头提升家庭预防和化解纠纷的能力。
用好“化解线”
“吴主席,谢谢你,要不是你一次次来说和,也许我们这个家就散了……”前几天,吴海红接到了一通来自社区居民的电话。
作为威海市环翠区温泉镇友和社区妇联主席,吴海红最近还成为一名“法律明白人”,她是社区里的“大忙人”,更是居民心中的“解忧人”。
为有效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威海市妇联强化部门联动,一方面联合市委政法委整合基层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阳光家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通过参与市、县、镇、村四级“一站式”矛调平台建设,构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基层婚姻家庭辅导站”全覆盖等方式,并发挥妇联贴近群众优势,靠前就近化解处置,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争取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另一方面,与法院、公安等部门联动,打造“妇联+”工作模式,吸纳专业律师、心理咨询师,搭建起一支190名有情怀、有能力的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工作队伍,成立市、县两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派驻专业调解员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基层法庭等,突出家事调解的“柔性原则”,开展“立前调”“诉前调”,构建起多元解纷机制的支撑保障。
筑牢“巩固线”
据了解,为巩固矛盾纠纷化解效果,提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质效,威海市妇联还开展了“执委分包”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妇联执委的优势,落实跟踪回访责任,对于已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调解员还会开展回访,防范矛盾纠纷反复。“尤其是对权益受侵害、身处困境等重点妇女群体,妇联通过联动专业资源,主动为她们开展科学、多元、精准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用心、用情做好安抚工作。”威海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威海市妇联还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作为“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防风险、查问题、治乱点”的重点,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纠纷信息共享,分析研判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坚持专项排查、专门化解和动态排查、随时化解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切实做到哪里有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就落实到哪里,把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