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黄威
10月20日7时30分,大地流彩·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村跑)晋江站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英林镇东埔村鸣枪开跑。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3500名农民运动员和跑步爱好者,从东埔村篮球场出发,奔跑在农田与红砖古厝交相辉映、白鹭与碧水共成一景的乡村画卷上,把对跑步的热爱于乡野间尽情绽放。
“村跑”是“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重点活动之一。今年5月到10月,全国超2万名“村跑”爱好者报名参加了“村跑”四川宜宾站、山西长治站、宁夏灵武站、河北邯郸站和福建晋江站活动,从春耕到秋收,从“万里长江第一湾”到滨海示范带,选手们用跑步的方式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成果,而众多乡村振兴成果也在“村跑”赛事中被看见。
赛出和美乡村新图景
作为2024“村跑”系列活动的第五站,也是收官之站,“村跑”晋江站以“奔向和美乡村 跑出幸福生活”为主题,设有乡村跑(20.24公里)、健康跑(5公里)、徒步活动(10.3712公里)三个项目。同时设置“和美乡村组”和“三农情怀组”两个组别,“和美乡村组”由农民、种养大户、农业企业职工等组成,“三农情怀组”则邀请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人群组成。
赛后的颁奖环节,来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参赛选手葛亚亚高兴地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展示了她刚刚获得的奖牌,今年34岁的她已有10余年的跑龄,本次比赛取得了乡村跑(20.24公里)和美乡村女子组第二名的好成绩。“今天天气很好,跑起来很舒服,这边的赛道和赛事服务非常给力,观众也很热情,我觉得今天整体状态非常不错。”舒适热闹的比赛氛围给葛亚亚留下了难忘的参赛记忆。
赛道上,选手们激烈竞争、努力拼搏,留下了精彩的比赛瞬间。赛场外,别开生面的“村跑大集”吸引了众多参赛队员和游客。
记者了解到,本站“村跑”活动期间还同步开展了晋江乡村振兴日系列活动、福建省农产品展销等,特别开设“和美乡村逛农遗”专栏,集中展示当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成果,进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推介、地方非遗文化展示展演等,并设置90个摊位进行特色农产品展销展示,让参赛者在欣赏大美晋江独特魅力的同时,全方位感受福建的乡村产业特色文化。
“虽然今天只拿了健康跑(5公里)和美乡村男子组第四名的成绩,但晋江站浓厚的比赛氛围和极具特色的加油补给站带给我不一样的收获。”参与了全部五站“村跑”活动的刘凯浩告诉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宁夏灵武站,奖品是当地养殖的奶牛、肉牛和宁夏滩羊,我和小伙伴们总共赢得了五头牛、一只羊。”
去年以来,一些地区举办的“村超”“村BA”等乡村赛事“火出了圈儿”,不仅打造出一些极具地域特色的体育专业村和明星村,借助赛事活动的广泛影响力和关注度,这些体育特色村庄也升级为热门旅游景点和网红打卡地,形成体育与乡村文化共享的美丽乡村发展新路径。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冬奥文化与冰雪运动发展首席专家邹新娴对此深有感受,“乡村体育赛事是村民身边的赛事,不仅可以培养村民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激发村民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体育赛事这一桥梁,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特色得以展示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现代元素的融入也推动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体育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赛事经济也促进文体旅商农融合,给乡村带来了经济活力。
“农民在文体活动上有很强烈的需求,‘农民体育’可以说是恰逢其时,这些活动会给他们带来很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曲甜告诉记者,体育活动能够改善身心健康、提升精神状态,这一点在乡村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在乡村地区,体育活动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聚人气、添活力”。
曲甜继续解释道,当前农村地区年轻人普遍外出,老年人占比不断攀升,这种人口结构变化趋势,让人觉得乡村往日的热闹景象不复存在。而举办乡村体育活动,能够让人流聚集起来。不仅能把在家的村民聚集起来,为举办活动群策群力,很多外出务工、求学的村民也会返乡参赛、观赛。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赛事,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外乡、外省人奔赴乡村大地,将“村跑”流量变成“留量”。换句话说,乡村体育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发挥体育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撬动和带动效应,才是举办乡村体育活动的根本落脚点。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顺应农民群众对健康生活及和美乡村的向往,不断创新升级“村跑”“村舞”“村BA”等“村”字号农民体育活动。一系列“村”字号,奏响了农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新乐章,也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据统计,今年举办的五站“村跑”活动,带动各举办地直接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9100万元。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文化与体育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能把乡村体育这把火越烧越旺?邹新娴表示,要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体育的产业优势,不断挖掘具有乡村特色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如山水湖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体育特色项目等,让参与者更加贴近自然,更加深切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要不断激发农民的体育热情,让农民成为乡村体育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并通过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完善等举措,让体育与文化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竞相迸发。”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