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芳老师的文章里,写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这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命运沉浮构成了我们共同的过往岁月。
■ 鲁书潮
桂芳老师是我的老同事,我们曾在一个出版社共同工作过,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学编辑。记得那时的桂芳老师非常乐观,笑容常在,在出版社办公室的走廊里捧着厚厚的书稿来去匆忙。那时出版社还没有普及无纸化,书稿和校样都是纸质的。书稿是300字的格子稿纸写就,一部书稿就近一尺厚,校样更是对开大纸,如果同时拿着书稿和校样,还真是需要好的体力。记忆中桂芳老师就是在书稿和校样中快乐地工作着和生活着。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到了上海,有了联络,约了地方见面,老远就看到桂芳老师笑眯眯地走来。她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人,让人沉浸在友谊的美好之中。
2023年的一天,桂芳老师说她写了一部小说,请我写序,我惊讶于她的努力和勤奋,更不敢承担写序的重任。她说:“你先看看再说。”很快就把小说发了过来。我怀着好奇和敬佩的心情,打开了邮件,一口气读完了桂芳老师的作品。这是一部带有自传体意味的小说,或者说是回忆录,真实地记载了桂芳老师的青春岁月和百味人生。其中,有大时代风起云涌的印记,有城市街头巷尾的风俗画,有边疆的壮丽和粗犷,有失之交臂的爱情,有江南水乡的温暖亲情。桂芳老师冷静而不失温情地记录她的青春岁月和周围的人与事。书中的有些故事让我们不禁感到战栗,因为呈现了真实的创痛。有些故事亦让我们忍俊不禁,因为我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小说里熟悉的腔调,熟悉的人物,熟悉的风情,读起来不时就能露出会心的微笑。
合上书本之时,内心很难平静,书中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凶猛。纵使要担当诸多苦痛,依然要乐观、坚忍、顽强。这可能是桂芳老师写作的初衷,她向读者传达的是生命的力量和不悔的初心。我们能够读出,她是一个内心坚定,知道自己脚下的道路通向何方的人,她所走过的风景有冰天雪地,有大漠风云。而如今,她将这些风景诉诸笔端,让今天的读者去了解、去感受过去的岁月,是责任,更是一种荣光。
我喜欢桂芳老师的白描手法,不加过多修饰地写人写事,干净却又生动真实。对话里充满着生动的上海方言,人物的面容和性格也跃然纸上。我喜欢文中的主人公在公安局帮助工作的那些篇章,那些不幸“坠落”的人们,令人无限唏嘘;我也喜欢文中的主人公回到老家和亲人们的亲情絮语,以及她与周代表失之交臂后的时光——一滴一滴的泪,像蒙蒙细雨一样,洒落在青春的日子里……桂芳老师的文章里没有荡气回肠的大起大落和英雄史诗,写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但就是这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命运沉浮构成了我们共同的过往岁月。
桂芳老师在书中所写的那段历史已经渐渐远去,但掩卷静思,耳边却仿佛回响着桂芳老师书中提到的许多熟悉的歌曲,它好像在告诉我们,生命是一条曲折但美丽的幽径,路旁有花朵与蝴蝶,也有荆棘丛生,但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善良的种子,便是最美的人生。
祝贺桂芳老师的书稿出版,也希望有更多读者喜爱这本书,并从中感受到生活之不易,感受到人生之壮美。
(作者系著名影视制片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