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如今,一日三餐已有多少人离不开点外卖?外卖员作为城市生活的“摆渡人”,每日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大街小巷……
随着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作为首善之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将友善目光投射在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身上,出政策、建机制、送服务,积极探索打通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助力畅通送餐之路。
从顶层设计上给足安全感
在大城市打拼的新就业群体中,大部分为外地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今年8月底,西湖区发布“十条举措”,从出行、就餐、健康等多角度出发,全面加强对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助力新就业群体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向奔赴”。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十条举措”包括强化政治引领、助推成长成才、打造友好小区(楼宇)、升级服务阵地、推广优惠就餐、开展纾困维权、促进身心两健、扩容关爱基金、融入基层治理、开展典型选树等。
在“十条举措”支持下,“小哥友好小区”“小哥友好楼宇(商圈)”、爱心商家等对外卖员释放满满友善的服务场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
针对停车难,在小区门口设置爱“新”泊位,方便骑手停车;针对找楼难,设置爱“新”引导地图,方便骑手快速找到送达楼(幢)、单元;针对休息难,在小区设置爱“新”休息站,方便骑手休息充电补水……目前,西湖区11个乡镇(街道)全域推出了小哥友好小区的打造,推出一系列友好措施。
上午十点多,来到西湖区的“暖蜂驿站”,记者看到有不少骑手在这里歇脚。环顾四周,这里不仅有书架、桌椅,还有共享冰箱、共享微波炉等。另外,还配备了手机充电设备和医疗常用品。
“有了这么敞亮的休息室,我们在工作间隙就不用憋屈地‘躺’在电瓶车上休息了,现在真的很舒心。”外卖女骑手黄晓琴开心地说。
“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伤了能急救……”在西湖区,像这样的“暖蜂驿站”已有200多个,它们似温暖“蜂巢”,暖“新”到家。
从分层分类上送精准服务
在蒋村三深国际的“暖蜂驿站”内,记者还看到了一个特别之处——“女骑手爱心角”,这是专门为女骑手打造的一处空间,里面还配备了卫生巾、安全裤、卫生湿巾等女性用品。
蒋村三深国际园区新就业群体女性比较集中,当地成立了“她新翼”妇联。“外卖员群体中有不少女性身影,我们不能忽视她们的权益,增设‘女骑手爱心角’,可以提升新就业群体女性‘身边’的专属体验。”西湖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董一淋说。她表示,在辖区年糕妈妈等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计划近期将“女骑手爱心角”在所有符合标准的“暖蜂驿站”全覆盖,共计投放女性友好物资1万份。
今年以来,西湖区委组织部牵头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通过常态化排查,对新就业群体进行了全面摸清底数。在册党员有多少,流动党员有多少,劳动者会员有多少,共青团员有多少,女骑手有多少……各部门各司其职,对新就业群体从业者做到分层分类“一本账”。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西湖区创新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建立方式,稳步拓展组织覆盖面。
以妇联组织为例,线下根据“就近就便、全面覆盖、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原则,短短半个月时间,在人员聚集地和集中居住地已组建4个妇联、21个妇女小组,共计25个妇女组织,实现应建尽建、全域覆盖;线上组建“西湖新兴妇女之家”微信群,吸纳人员近200人。
“建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凝聚和精准化赋能。”西湖区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鲍海英对记者说。
记者从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获悉,该部门联合浙江开放大学、西溪街道创新推出“3个100”助学计划,即三年出资100万元、资助100名外卖员、培养100名新就业群体大学生。
从双向奔赴中赢得人生出彩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从事外卖行业十多年的女骑手黄晓琴被评为西湖区“三八红旗手”,以表彰她两年来累计向1000多名新骑手传授跑单经验帮助提升骑手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
“能获得这一荣誉,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鼓励。”黄晓琴开心地说。这份荣誉,也激起了黄晓琴回馈社会的念头。现在,她加入了西溪街道助老专送队,利用上午10点至10点40分这段骑手相对空闲的时间段,为社区孤寡独居高龄老人义务送爱心餐。
与黄晓琴有相同想法的骑手不在少数。半年时间里,骑手们已累计义务送爱心餐3万单以上。
鉴于骑手在城市中走街串巷,具有天然优势,如今,他们成了志愿参与基层治理的有生力量。目前,西湖区11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以外卖员群体为主力的特色志愿服务队,如“蒋村街道网格应急队”“古荡街道帮帮铁骑队”等。
“我们只是花了一点儿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前不久,骑手王豪飞在义务送餐时,发现突发脑梗陷入昏迷的沈奶奶,及时将老人送医,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西湖区委、区政府对新就业群体的暖心措施以及骑手们做的暖心事,让从事餐饮的郑孝东十分感动。“我们经常和骑手打交道,我们也想献一份爱心。”“小哥食堂”应运而生。“只要免费送三单爱心单,就可以使用所得积分,到我们这里免费吃饭。”这相当于在杭州市主城区,骑手们花10元便可两荤两素吃到饱。
在西湖区,政府、新就业群体、社会力量之间爱心流动,形成了正向循环,各方以友善之名,打造出西湖作为活力品质城区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