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妇联通过调研走访辖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广大妇女的实际需求,将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行业和企业作为建立“妈妈岗”的“主力部队”,并以各镇(街)为单位,规划出妈妈们就近就业的“一刻钟就业圈”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这里的女工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我们提供免费午饭和托管服务,她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的张平校服加工厂,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如今,这里不仅为附近村的妇女提供顾家、赚钱两不误的“妈妈岗”,还实现了服务升级——引进校服、眼睫毛、美甲等多种加工业,给有就业需求的“妈妈”打造“一刻钟就业圈”。
东昌府区妇联通过调研走访辖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广大妇女的实际需求,将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行业和企业作为建立“妈妈岗”的“主力部队”,与此同时,考虑到不少妇女有着就业离家近的“刚性需求”,东昌府区妇联以各镇(街)为单位,规划出妈妈们就近就业的“一刻钟就业圈”。
精准定位,为妇女量身打造“金巧手”就业品牌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手工业加工企业的用工需求更大,对零基础的妇女来说也更易掌握。”东昌府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妇联对全区现有的手工业加工企业进行精准分类,分为面点制作、缝纫加工、剪纸类、葫芦加工、非遗制作、手工编制等9大类企业,打造“金巧手”就业品牌。
同时,东昌府区妇联还充分发挥“联”字优势,一方面挖掘现有11个巾帼示范基地和巾帼就业示范点企业岗位存量,联系梳理22家企业,提供200个岗位数量;另一方面召开女企业家协会、家政行业协会、快递行业协会座谈会,共梳理小时岗、钟点岗、弹性岗80个。除此之外,东昌府区妇联还联合区人社局联系企业发布“妈妈岗”征集令,共开发12个“妈妈岗”。
就近就业,按需求清单绘制“一刻钟就业圈”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妈妈岗”更贴近妇女实际需求,东昌府区妇联以村(社区)为最小网格单位,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入户调查方式,收集网格妇女具体就业需求,建立精准化就业需求台账,全区共收集“妈妈岗”就业需求500余份。
在此基础上,东昌府区妇联依据就近原则,以镇(街)为单位绘制了多个“一刻钟就业圈”。首先在各镇街辖区地图上标注各村就业需求点位,其次对辖区提供妈妈岗的企业进行位置标注,然后以15分钟车程距离为最大直径,划出“一刻钟就业覆盖圈”。据介绍,目前,“一刻钟就业圈”已实现全区全覆盖。
平衡供需,让“妈妈岗”就业服务更贴心
记者了解到,通过打造“妈妈岗2.0”版本,东昌府区妇联创新在妇女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供需“连心桥”。
面向企业,东昌府区妇联联合人社、工会、金融等部门,梳理相关政策,制定了“妈妈岗”政策赋能清单,涵盖保险补贴、就业补助、金融扶持、税收优惠、城乡公益岗安置优先政策、科技直通服务等具体内容,以政策优先供给助力“妈妈岗”在企业中的推进力度;开展“妈妈岗”专项招聘会,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招聘会10场,侯营“小棉袄”加工、道口铺非遗、堂邑葫芦已形成“妈妈岗”就业的成熟产业链,斗虎屯镇区“金巧手”就业共富工坊成为吸纳“妈妈岗”就业的响当当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妈妈岗”设置数量较多的企业,东昌府区妇联联合工会等部门,优先为企业设置母乳室、建立“妇女之家”,为女职工开展家庭教育、职工子女研学,法律维权等服务。
面向妇女,东昌府区妇联为她们提供提升就业技能的渠道,一方面依托人社局优化补贴性职业目录,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进一步推动培训资源向“妈妈岗”育儿妇女群体开展培训,另一方面开展公益性项目培训,包括家政服务、香薰、面点、插花、缝纫、美发、美容、电子商务等多个专项培训班,全区共开展各类选项技能培训5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