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乌沙镇普梯村地处滇黔交界,位于贵州省兴义市西北部,是一座集少数民族特色古墙、茶马古道、金丝榔古树、天生古桥、布依山歌古调、金丝榔古井、贵州龙古生物“七古”文化于一体的自然村落。因村中普梯组处在山腰斜坡地带,村内道路、巷道多为石梯坎连接而得名,与云南省富源县十八连山镇隔河相望,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
这里不仅有亿万年的贵州龙化石、1400多棵千年金丝榔古树、千亩色彩斑斓的梯田,还有鳞次栉比的布依族夯土墙建筑、穿寨而过的茶马古道。近年来,普梯村通过对地方特色文旅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吸引本地年轻人返乡,“外地”新村民来村“共创”等方式,让这个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藏”小村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修旧如旧,留住乡愁
近年来,贵州省兴义市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以任务清单选人、培训清单育人、督导清单管人为主抓手,持续压紧压实驻村帮扶责任,接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截至目前,已举办2024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专题培训班,完成对新选派的394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学制5天的全覆盖岗前业务培训。
普梯村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建成以来,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资金的支持下,普梯村引进企业,以“村企合作”的模式,共同出资成立“兴义古寨里乡村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进行修复。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全国乡村振兴宣传教育中心“媒体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普梯村,只见蜿蜒的石梯坎两旁,红、紫两色三角梅盛开,顽强的紫茉莉穿过石缝绽放,一栋栋黄墙黛瓦的土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修复加固夯土房土墙就是采用的传统建造手艺。”普梯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奇龙告诉记者,“因为缺少石材,夯土房是布依族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具有坚固、冬暖夏凉的特点。”
过去,每年秋收之后,人们在割掉稻草,稻桩尚存还含有些水分的泥田里,画线开槽、切割泥土成长方块,找来拍板将其拍打紧致之后,再把它码整齐,让其留在田里数月时间,待其慢慢自然干燥。来年三四月份,到田里将其翻身切割成标准的长方块,再搬运集中,就可砌墙盖新房了。
“在修复加固夯土房土墙时,我们借鉴了以前的建造方式,取当地黄泥沙土加入稻草,做成稻草漆上墙,最大程度留住原来的‘味道’。”胡奇龙说。
在保留村寨原有建筑肌理与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普梯村还融入现代审美和设计手法进行改造。
比如,根据村寨老年人普遍身高,设计方便老人走路随时搀扶的扶手;设计多处从高到矮的台阶,方便不同身高的村民放背篼休息;将青石板路面全部进行防滑处理并新建多处护坡墙,保障老人和儿童出行安全;专门设计建造晒布场,方便村民晾晒扎染布,传承传统文化……
青年共创,古村焕发新活力
贺朝霞今年30岁,从前与朋友一起在离兴义不远的另一个城市开蜡染店,但生意一直不理想。
今年7月,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普梯青年团队拍摄的普梯村视频,了解到普梯正在实施“乡村共创”计划,即以初创期免租金,店铺步入正轨之后,再正常收取租金的方式,吸引有想法的年轻人到村里创业,这让贺朝霞和朋友动了心,将蜡染店搬到了普梯村。
采访团来到普梯村时,普梯青年团队正对着镜头进行直播。团队成员——毕业于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广告学专业的29岁的贵州人王洪,今年年初在朋友的引荐下来到普梯村加入了短视频团队,大半年的时间里,他用镜头记录着普梯村的美景。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年创客因为看了团队的视频而来到普梯游玩、居住、创业,他成就感满满。
如今,贺朝霞和朋友的蜡染店除了出售蜡染布包、服饰、饰品等,还向游客提供蜡染体验等服务,今年国庆节期间,小店生意火爆。
在普梯村,采访团还碰到了来自山西大同的王建,通过短视频了解到普梯村后,王建被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民族特色所打动,第四次来到这里的他,也准备参加“乡村共创”计划,在村里办一家民宿。
“深闺”小村,吃上“旅游饭”
到“来屋头玩”乡村美学生活馆点上一壶密蒙花茶,来自贵州的游客沈静和朋友,在生活馆附近的金丝榔古树树荫下找上一个舒服的位子,一边聊天一边品茶,一待就是一下午。
“来屋头玩”乡村美学生活馆,是兴义古寨里乡村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打造的一处集餐饮、休闲、娱乐、会务、社交、打卡、研学于一体的乡村生活馆。“在兴义农村,看到客人来,乡亲们会热情地招呼‘来屋头玩’。因此乡村生活馆命名为‘来屋头玩’。”胡奇龙介绍。
陶瓶、羊皮包、马帮铃铛……馆内用村民捐赠的老物件装饰,它们诉说着往昔岁月,形成一道道别具风格的风景。
普梯村还新建了乡村书屋、乡村影院,停车场等,其中一部分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全村50多户村民参与,发放务工收入300多万元。
60岁的村民马加华老两口就是其中之一,马加华年轻时是一名泥水匠,有专业技术的他一天能拿到200元。
这一两年,马加华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普梯的变化。“家里的老屋土墙和家门口的石板路都做了改造,村里越来越漂亮了,今年以来,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还把家里的一间房腾出来做了民宿,遇到节假日,早早就被预订了。”马加华说。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普梯村先后争取各级支持项目资金1800多万元,投入产业发展及乡村建设,带动村办企业旅游收入超过60万元。
“下一步,将建成能同时容纳60人的露营基地,结合布依族爱情文化打造‘浪哨坡’,建成主播基地、文创中心、贵州龙化石体验馆,推出研学项目等,带领全村758户村民一起奔‘富’未来。”胡奇龙说。
乌沙镇党委书记张让艳介绍,下一步普梯村将坚持党建引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协调沟通,持续攻坚克难,不断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果,提升产业效益;逐步完善“七古”民寨设施,全面夯实“五特”成效,在不断发挥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带动效应的基础上,守住乡愁古韵,焕发乡村新魅力,将普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做大、做强、做优,带领全村758名农户一起奔“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