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合力扫除“扫一扫领礼物”坑老乱象

    “只要扫一扫,就有礼物赠送。”据媒体报道,李女士的父亲为领取一盒鸡蛋,扫码成为当地一家新开业小超市的会员,后被拉入一个数百人的社交群,群主声称群里会不定期免费发放各种礼品。直到有一天,父亲花1000元购买了6袋酸奶粉回家,还乐呵呵地称这款产品有“增强免疫力”奇效,李女士这才意识到,父亲陷入了扫码骗局。

    在数字信息时代,对数字技术不熟悉、防范意识较弱的老年人沉迷于扫码,却缺乏对二维码背后风险的认知,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围猎目标。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涉及二维码营销活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行为;家人和社区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沟通,帮助老年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全社会共同发力,把“自我保护”转变为“主动守护”,才能为老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孩子充值打赏,家长别习惯性“甩锅”

    近年来,未成年人“打赏门”和冒用父母身份充值游戏币的事件屡见不鲜。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上述行为后仍疏于监管,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只要以“未成年人打赏、充值”为由向平台申请退款便可以挽回损失。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近日接连审理了两起涉及未成年人二次充值、打赏的案件,家长希望追回全额充值、打赏的诉求,均未获法院支持。

    法院的判决为家长敲响了警钟,有助于倒逼家长履行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监护义务,而不是习惯性“甩锅”。家长应当保管好电子设备、社交账号和银行账号等信息,对于孩子沉迷网络进行巨额消费等问题把好“第一道关”。此外,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落实好“青少年模式”,规范游戏内购、充值等行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养成健康上网习惯。

    为职业本科生拆除就业“玻璃门”

    “职业本科和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本科,原本就有不同的培养方向,为何需要毕业院校开具说明,证明两者课程基本相同,属同一专业?”据媒体报道,一名甘肃的职业本科生近日在就业中遭到“区别对待”和一系列无解难题。作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改革的成果之一,首批职业本科生曾被寄予厚望,但他们顺利毕业后,并不意味着都能顺利就业。

    职业本科生因专业代码不同而无法获得考试资格,表现出用人单位对于职业本科学历的认知偏差和歧视,这不仅忽视了职业本科教育的独特价值和培养方向,也阻碍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明确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的同等地位,提高公众对职业本科学历的认同度。用人单位也应注重考察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专业背景,摒弃学历歧视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拆除阻碍职业本科生就业的“玻璃门”。

    龚怡臻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