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庭周刊 协同教育 PDF版下载

栏目:中国女教师

版面: 家庭周刊 协同教育

陈卫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人物名片

    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学会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江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务处主任。2008年由无锡市教育局选派赴英国培训英语专业素养和英语教学法。曾获得“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江阴市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 张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学家顾明远的这句话,是对陈卫丹的真实写照。她说:“老师,是用心陪孩子们抬头望月的人,让智慧如月光般洒满人间。”

    育人初心绽芳华

    “我自幼对教师这一职业怀有浓厚的兴趣和向往。”陈卫丹说。但真正成为一名教师,还得追溯到她学生时期的一段经历。陈卫丹的中考目标是进入当地顶尖的江苏省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然而,填报志愿时她听从老师建议,也报考了师范专业。因发挥超常,她意外被无锡师范学校提前录取,自此开始了她和教育行业的不解之缘。

    一颗初心,一生使命。从业近25年,陈卫丹一直探索什么是好的教育。她说:“好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和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在教育生涯中,陈卫丹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还密切关注每个同学的成长轨迹。她融入学生之中,与他们并肩前行,打成一片。

    爱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陈卫丹说:“教学是有的,它是一种情感纽带,让学习变得不再冰冷,而是充满人文关怀。”在日常教学中,她秉持开放的心态,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用心关心每一位学生。在极度松弛的状态中,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当教师一直是陈卫丹的理想,但从事这个职业后才发现,工作很琐碎,常让她分身乏术,好在有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她才得以两者兼顾。日常工作虽然辛苦,但学生们给予她的温暖,成了她前进道路上的不懈动力。

    春风化雨,师生的双向奔赴

    教育是场师生的双向奔赴,让陈卫丹至今铭记于心的是在她生日之际,同学们自发策划的一场活动,孩子们录视频、准备小盒子,写满对老师的感激与祝福。“我教了三年多的那届学生,在毕业前半年,精心策划了‘时光胶囊’活动,令我震撼。”陈卫丹表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碰触,是共同编织美好回忆的过程。”

    学习之中的惊喜,更让陈卫丹欣喜。之前她教过的一个学生,原本觉得英语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但在陈卫丹的课堂上,他找到了乐趣,成绩显著提高。此外,还有沉默寡言的同学在被引导后展现出超强的领导才能,表现平平的学生在“师生反转”尝试课堂大放异彩,诸如此类的惊喜,让陈卫丹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引导启发,与学生的参与反馈同样重要。

    虽然有诸多感动,但教学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陈卫丹坦言,也曾遇到过非常调皮的学生,也曾想过放弃这个职业,然而,“想到那些与我建立起深厚师生情谊的孩子,想到那些因为我的帮助而取得进步的学生,我便深感教师职业的意义与价值”。面对调皮的孩子,陈卫丹尝试理解他们,寻找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单纯地生气或惩罚。

    教书育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知识同样重要。陈卫丹专门学习了心理知识,确保在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时,能及时捕捉,精准识别,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怀。陈卫丹说:“与学生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是我工作的核心。”具体方法就是与学生深入沟通,提供避风港;营造支持性的班级环境,鼓励学生互助;与家长紧密沟通,共筑心理防线。

    教育灯塔,照亮前进之路

    在教学之余,她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多次获得一等奖;承担多个省市级重点课题;带领青年教师团队在教学比拼中多次获一等奖;带领的学生团队在比赛中多次获奖;她自身所获的荣誉和奖项更是数不胜数。“荣誉对我而言,既是肯定也是鞭策。”陈卫丹表示,“这些荣誉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积极地投入教学工作中。”

    陈卫丹说:“老师任重而道远,若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当寝食难安。”师生之间,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始终用温和且坚定的方式去引导他们,那便没有跨不过去的鸿沟。

    陈卫丹说:“让智慧洒满人间,是为人师的幸福。”她用智慧和爱诠释了一段段师生佳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的教师因为梦想和追求到达的人生高度。她的座右铭是:“关爱在左,责任在右,办法总比困难多。”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