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化周刊 小荷 PDF版下载

版面: 文化周刊 小荷

工匠精神并非只有手工艺者才能拥有,而是每一个拥有工作的人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并在自己的事业上拼搏努力的体现……

我眼中的工匠精神


    ■ 陕西省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九年级(7)班 闵诗睿 (优秀奖)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工匠精神也在其中。

    悠悠五千年,泱泱中华,从来就没有缺少过工匠精神。古有鲁班发明曲尺等各种工具,创制宫室台榭、攻城云梯,今有王津修复古钟表。在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王津师傅修复一件名为铜镀金乐箱水法双马驮钟,可谓废寝忘食、苦心孤诣。那钟表的机芯老化,部件缺损,在用煤油清洗后,发现钟表不动是因为一个小齿轮破损。若用当今的技术,定制一个小齿轮固然容易,但在古文物的修复中,这却是大忌。于是,王师傅尝试各种办法来修复原有的小齿轮,即便这比定制要多花费数十倍的时间,他也在所不惜。可在第二次安装时,这个小齿轮又损坏了,原来是古时候的设计问题,缺少一个缓冲装置。即使如此,他也并不打算添加,因为这样会改变古钟表的原始结构,改变古文物的性质。所以,他再次拆开钟表,重新加固。如今的齿轮更加结实了。王师傅自1977年开始学习古文物修复,一坚持就是一辈子,正所谓“择一事,终一生”。

    说完修复文物的工匠精神,再来看看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中国风人偶制作者江上小龙。

    长期的泥雕、木雕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捏、雕、刻对他而言都不在话下。他曾在外企工作,专做人偶,但人物的造型和设计都要满足顾客要求,这让他没有了设计和创作的空间。而且很多人偶虽出自中国人之手,却无人知晓,使他心寒。于是在2009年,他毅然辞职,创立了龙魂人形社,专做中国风人偶。中国风人偶自然要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新的人物形象。龙魂人形社初期的许多人物灵感都来自中国神话,例如角木蛟来自二十八星宿,《隆中杂记》中的神医有执等。这些人偶不仅外形美观、古色古香,还有着自己的故事,好像是从故事、话本中走出来的鲜活人物。从全身心投入的手稿绘制、雕刻到妆面、制作等多个步骤都是纯手工制作,全程历经八个月才能完成。如此精致且富有中国风的玩偶,销售自然很好,许多还远销国外,广受国际友人喜爱,成功地传播了中国文化。正如江上小龙所说:“不管我以后会怎样,至少为我的梦想努力过。人的精彩之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为了梦想和热爱一往无前的每个瞬间。愿我们都能寻得所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这体现的正是工匠对自己所选职业的热爱与执着专注。

    最后要说的这一位,他闭关五年,不用一钉一胶,用7108个零件建成了一座缩小81倍的迷你天坛祈年殿。他运用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一经面世就获得了2016年世界手工博览会的金奖,他就是工匠王震华。如果你要问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答案便是“这就是工匠精神”。工匠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与自豪从未消减,心怀认真的态度,秉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五年里,他每天工作10小时,休息四天,从木工、磨刀、设备调试等基本功,到测绘及最新版CAD设计软件,王震华都是自学而来。光是研究鲁班锁就倾注16年时间。经过四次修改,终于建成了这座迷你祈年殿。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么多匠人专注于自己的爱好与事业,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工匠精神?

    或许有人觉得工匠精神高不可攀,但实际上它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我在互联网上搜索“工匠精神”,得到的是这样一句话:工匠精神就是工作中的敬业、专注和创新,它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工作者价值追求的行为表现。所以说,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认真的状态。工匠精神并非只有手工艺者才能拥有,而是每一个普通劳动者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并在自己的事业上拼搏努力的体现,这才是国家真正推行的工匠精神。只有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砥砺前行,中国才能够打造出专属于中国的大国制造。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敬业,热爱自己的职业,那么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还会难吗?所以说,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具备工匠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指导教师:闵保华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