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深度调研报道组 李熙爽 周丽婷 袁鹏 姚鹏
黄河劈山斩岭,祁连高耸巍峨,这里是广袤的陇原大地。9月的甘肃,秋味正浓,壮阔的风景与厚重的历史交相辉映。从被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出发,一路西行,在清脆的驼铃声中,回望河西四郡的历史,感受现代甘肃的魅力——这里有斑斓的丝路文明,有金色的胡杨精神,但最美最浓的,却是那一抹红——巾帼志愿红。
近年来,甘肃省妇联把巾帼志愿服务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围绕一老一小、困境妇女等特殊群体需求,深入推进巾帼志愿阳光行动,通过志愿服务传递温暖、爱心与文明,也让巾帼志愿者的奋斗身影成为新时代魅力陇原上的最美剪影。
提升服务“精准度”
“7栋301的灯亮着,白奶奶还没睡;8栋101卧室灯刚关了,看来王爷爷睡下了,我们再去下一家看看……”每当夜幕降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桂林路街道的巾帼志愿者们就开始集结,前往各自负责的片区进行“亮灯行动”。桂林路街道有60岁以上老人5719人,是街道巾帼志愿阳光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的重点关注对象。自2022年起,服务站的志愿者们每晚轮流值班,查看独居老人家中的灯光是否正常亮起、按时熄灭,在不打扰老人的同时,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
夜间有暖心的“亮灯行动”,清晨则有贴心的“叫醒”服务。“每天早晨,我们都会守候在电话旁,用充满朝气的‘早上好’问候辖区的独居老人与空巢老人,并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上门或代办服务。”桂林街道志愿者朱丽蓉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一旦有老人的电话长时间无人接听,志愿者小分队会第一时间上门查看情况。“前不久,几名志愿者就通过爱心接力,让一名脑梗老人得到及时救治。”朱丽蓉说。
夜里“亮灯”,晨间“叫醒”,金川区妇联主席杨玉芳表示,两项暖心服务的背后是甘肃省妇联的正确引导,是巾帼志愿者们日复一日地用心用情。
近年来,甘肃省妇联不断壮大巾帼志愿力量,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伍5930支,吸纳巾帼志愿者35.38万名,并通过榜样引领、示范性培训等方式,提升巾帼志愿者的服务水平。目前,一批优秀的巾帼志愿者已成为全国最美志愿者,她们工作用心、思路创新、服务贴心,用实际行动凝聚巾帼力量,关爱“一老一小一困”等重点群体。
打造妇字“特色牌”
玉山积雪、西城古柳、黑水环流……美妙的景观随处可见;长城烽燧、丝绸古道、关隘要塞……珍贵的文化遗产留住了古老的记忆。在河西走廊西北端,有一颗亮眼的“明珠”,它就是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
秋日的金塔县,金色的胡杨沙沙作响。马兰轻车熟路地走入医院新小区,敲响了苏大爷的家门。“苏大爷,今天咱们学习用手机缴费。”
“手机小课堂已经开办一段时间了,跟着小马,我学会了打视频电话,还能用网络搜索信息。知道我腿脚不好,出行不便,小马还主动提出教我用手机缴纳水费电费。”78岁的苏大爷向记者感叹,“耐心又细心,小马真不愧是‘金姐姐’。”
“金姐姐”是金塔县妇联组建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共有团队14支,志愿者750余人。队伍名字有特色,服务有亮点。老年人不会网上办事、网络购物,“金姐姐”依托东北街社区服务中心成立的“网小帮”等平台,面对面帮忙,手把手指导,让大家切实体会到“服务就在指尖”的便利;社区居民遇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金姐姐”开办家风家教宣讲,忆往昔、讲故事、唠家常,用接地气的方式,让大家把“家长里短”说透、将心中“疙瘩”解开;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问题层出不穷,“金姐姐”通过现场解答、网上演示、案例预警等方法,帮助大家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风险。
东北街社区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吴慧娟,也是“金姐姐”团队的一员。她告诉记者:“我们收到过一位83岁老人送来的锦旗,‘点滴小事见真情 扶困助老暖人心’,这14个字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患过重病的焦女士曾对我们说,没有妇联组织和‘金姐姐’,或许她早就离开人世了;还有居民告诉我们,‘金姐姐’在的地方,就是能说知心话、贴心话的地方,‘金姐姐’给予她家一样的温暖。”
“金姐姐”巾帼志愿服务队是甘肃省妇联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的一个缩影。近些年,在甘肃省妇联的引导推动下,“家风润陇原”家庭教育、“家家幸福一元捐”爱心救助等以妇女、儿童、婚姻、家庭为主轴,以解决一老一小,特别是困境妇女儿童和家庭所需所盼为主要任务的“妇字号”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在陇原大地上渐次花开、馨香满园。甘肃省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以打造特色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巾帼志愿服务在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将贴心暖心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新时代巾帼志愿服务更有温度、更有深度。”
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一副热心肠、两条勤快腿,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把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到“门”,她们就是嘉峪关市雄关街道铁南社区内鼎鼎大名的“娘子军”——“南大姐”睦邻调解队。
傍晚时分,微风送爽。铁南社区“睦邻亭”内,居民们围坐在一起聊家常。不一会儿,社区党委书记、“南大姐”武鸿帅也加入其中。“王大娘,楼下的小狗还会打扰您歇午觉吗?”“李叔叔,您对小区的物业服务还满意吗?再没有私家车占用消防通道了吧”……在武鸿帅的引导下,居民有事敞开说,好坏大家判,消除误解后,矛盾与不快也就烟消云散了。
“‘南大姐’团队自成立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2件,调解成功483件,成功率96.2%。”武鸿帅告诉记者,“南大姐”不仅是化解纷争的一把好手,还是助力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铁南社区位于城市边缘地带,流动人口多,自建大院多,辖区环境较为复杂。老住户们认为自建大院影响了小区环境,大院住户则认为对方故意找碴儿,双方立场不同,矛盾一触即发。”在关键时刻,“南大姐”站了出来,她们一户户走访、一家家沟通,动员违建房屋的亲戚带头拆除,引导大家换位思考,让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如今,社区居民有疑惑向‘南大姐’咨询,有困难向‘南大姐’诉说,有纠纷请‘南大姐’调解。”武鸿帅骄傲地表示,“南大姐”成了社区和谐的“润滑剂”和党员群众的“连心桥”。
像“南大姐”一样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在甘肃还有许多。甘肃省妇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巾帼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巾帼志愿+宣传宣讲、真心帮扶、暖心关爱等手段,让众多巾帼志愿服务队成为矛盾纠纷的“减压阀”、惠民实事的“助推器”和基层治理的“好帮手”。
从东向西,随着记者的深度调研,一支支各具特色、活力充沛、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不断涌现。她们是丝路上开不败的“巾帼花”,是陇原大地上亮丽的“风景线”,她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祖国的西北角谱写下“志愿红”的奋进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