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聚焦关键“一米” 托举城市未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孙晓婧

    孩子们在聊城市妇联举办的世界儿童日活动上画出“我心中的儿童友好城市”。 聊城市妇联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孙晓婧

  一座城市对待儿童的态度,代表着城市的生机与未来。

  作为黄河和运河交汇的“两河明珠”城市,近年来,聊城持续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坚持为儿童创建、请儿童参与、让儿童受益,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出台儿童友好城市文化建设指引和导则,成立山东省首家儿童友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全力打造儿童友好城市“聊城样板”。

  2024年2月,聊城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成为全国93个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之一。

  “一米高度”丈量城乡空间

  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儿童友好空间,是聊城市空间适儿化改造的思路之一。

  近日,在聊城市高新区春蕾公园内,快乐滑梯、儿童沙坑等设施让刚放学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茌平区振兴街道复兴社区打造了“和美邻里”社区综合服务体,开展亲子阅读、儿童手工等多元化主题活动,为社区儿童提供支持性基本公共服务,受到社区群众和孩子的欢迎……

  从“一米高度”看聊城,儿童友好城市怎么建?近年来,聊城市在城市规划、空间建设、设施设备、服务配套等方面系统谋划、系统设计、系统建设,将市妇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定试点单元入库标准,打造102处社区、30处公园、158处公共体育场馆、61处研学基地、42处阅读空间,已投资51.9亿元稳步推进20个儿童友好项目建设落地。

  作为聊城市2023年度重大民生项目之一的“口袋公园”项目,结合儿童身心特点,设计并融入儿童友好元素。走在聊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标识,形成人人、时时、事事、处处儿童友好的氛围。

  “一米声音”参与城市建设

  “我想是否能以小区为单位,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将课后辅导服务半径缩小至居民家楼下,这样不仅能减少家长接送等候的烦恼,还可以加强社区邻里同学间同步学习的氛围。”在“一米高度看城市 我是小小建议员”聊城市儿童友好“金点子”的征集活动中,来自东阿县第二实验小学的苗睿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孩子不仅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他们的发声是最有力的参与。那么,如何才能让儿童代表发出最有效声音?

  聊城市坚持为儿童创建、请儿童参与,组织40余万儿童深入参与“小手拉大手”“少年儿童心向党”等实践活动,7250名红领巾讲解员通过“红领巾小志愿者”活动激发出主人翁意识;连续举办两届“水城小主人”系列征集活动,4200余名儿童用画笔、语言描绘心中的儿童友好城市。同时,持续为儿童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元、更高质量的综合性服务,增强儿童及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米关爱”汇聚各界力量

  “我和孩子妈妈工作都特别忙,请保姆费用又太高,向阳社区托育中心就在小区内,每月1300元左右的托育费用也不算贵,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比较放心。”在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办事处颐馨园小区居民修怀喜看来,儿童友好城市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一个幼有所育的社会,不就是一个儿童友好的社会吗?”

  “近年来,托育服务资源少、离家远、收费高等问题成为年轻父母的育儿痛点。为此,聊城市妇儿工委与市卫生健康委全力打造‘聊惠托’品牌,创新开展家庭托育试点工作,建成三所以水城育家向阳社区托育站为代表的具有带动效应、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社区托育站。”聊城市妇联主席丁洁清说。

  同时,聊城市妇儿工委积极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等,推动有关成员单位出台《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等20余个支撑文件,据统计,目前聊城市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达624家,千人口托位数5.69个,其中千人口托位数居山东第一,并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一米力量”赋能城市品牌

  儿童友好,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在于集镇中心小学,剪纸非遗传承人邓淑梅正带领孩子们聚精会神地体验剪纸制作工序。据了解,于集镇妇联将“非遗剪纸”引入学生课堂,把“非遗种子”种在孩子心中,引导少年儿童厚植“家国情怀”。

  结合“文旅兴市”战略,聊城市还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增加“文化赋能友好”部分,作为“五大友好”之外的创新领域,制定了《聊城市儿童友好城市文化建设导则》,确定了“两带五线”精品研学旅游体系;制定了《聊城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试行)》,内容涵盖建设标准、适儿化改造等。同时,融合各县(市、区)区域文化,聚力推进一县一场景、一区一品牌,形成一县(市、区)一特色的建设格局。

  在聊城这座融千年府城深厚底蕴、现代城市繁华通达为一体的古城新市,悠悠岁月安暖,关怀之风吹拂,广大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这座城市的步伐更加坚定。

中国妇女报视点评论 4聚焦关键“一米” 托举城市未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孙晓婧2024-11-01 2 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