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闰青
近年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河南省焦作市依托宣传、教育、妇联、高校等单位成立焦作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助力青少年学生快乐成长,推动区域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心”先后获评河南省社科普及基地、省科普基地等称号。
聚焦“培养什么人”,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格局
“四方联动”画好同心圆。依托“中心”优势,指导县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与地方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等单位合作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制度,广泛开展教师培训、家长课堂等活动;帮助社区成立社区家委会,开发儿童实践活动,丰富课外服务内容,形成了政府统筹、家长履职、学校主导、社区支持的“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新格局。
“四级推进”打造育人链。完善“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家长学校——家长”“四级推进”的一体化育人链条,帮助家长履行教育子女的法定职责,系统掌握家教科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增强家教能力水平,发挥“1+1+1>3”的协同育人合力。
“四化保障”找准突破点。专业化,即提供专业、科学的家教指导;个性化,即开展个性化的家教指导;层次化,即分级分类进行家教指导;项目化,即采用项目运行机制开展家教指导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聚焦“怎样培养人”,打造协同育人新生态链条
强化指导服务推动家教普及普惠。一是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四进”系列公益活动,即进校园开展家教讲座,提供心理咨询;进社区提供家教指导;进家庭提供家教咨询服务,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安抚;进乡村举办家教讲座,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二是为区域内的机关部门、社区工作者举办家教讲座,提高他们的家教素养。
履行支撑职责提高服务社会效能。开通家教“直通车”、微信公众号等家教指导服务平台,为家长上好家教指导课。借助焦作教育电视台、焦作女性等媒体平台举办线上公益讲座,指导家长解决棘手家教问题等。同时,市委宣传部会同焦作市妇联、市教育局录制“开学第一课”:《从“心”开始,扬帆远航》,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
深化理论研究提升家教质效。依托焦作师范高等专科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咨询等专业建设“中心”,承担河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立法背景下“家校社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等课题。协同志愿者组建专业团队,先后出版《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等著作、家长读本5部,编撰《家庭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等教材9部。其中,获得河南省优秀图书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1部教材被立项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教材被立项为省级规划教材。
聚焦“谁来培养人”,赋予协同育人新生态动能
加强人才支撑提升家教专业化水平。依托焦作市妇联,招募志愿者进行培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定期督导,提高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依托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家教融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专业人才梯队。持续开展“以证促学”活动,鼓励志愿者考取人社系统社会工作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育婴师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其专业能力水平。
推动课程融通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打造家庭链接课堂,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讲座、家长工作坊、家教问题研讨等,将家长与学校的课堂链接起来,提升家长教育水平。打造家长参与课堂,招募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给孩子带来与社会、生活接轨的鲜活学习资源,拓宽孩子的视野,同时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增强家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社区课堂。通过社区举办家长节、读书会等方式,为孩子提供生活教育场景,丰富学校课程内容,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
实施“五个一工程”提升家教质效。建好一个“中心”,以“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发挥高校专业人才优势,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培训一支队伍,把培训志愿者和培养后备人才结合起来,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家教队伍。建设一批基地,分别选取市区、城乡结合部、乡村学校及社区、幼儿园等,建设一批家校社协同育人基地。打造一套课程,依托高校,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式,打造精品课程,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指导和参考。培训一批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方式,提升家长的家教胜任力。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教育学博士,焦作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