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营销不是医美乱象的“避风港”
据媒体报道,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医美乱象在电商、直播等互联网平台得到了较好治理,但仍有一些机构钻了私域空间(指企业或个人拥有的能直达用户的免费渠道,如企业官网、小程序、群聊等)监管薄弱的漏洞,以在公域平台(指对所有用户开放的平台,如一些大型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线低价团购的方式引流,添加目标消费者的联系方式,通过群聊、私信等私域空间开展营销,从而逃避监管。
面对私域营销带来的医美乱象,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惩无证经营、乱收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同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让医美乱象无处遁形。平台方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加强对私域空间的监管,建立有效的信息审核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违规行为。当然,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在选择医美服务时仔细甄别机构资质和宣传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被低价引流策略所诱导,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莫让私人影院服务游走在“灰色地带”
近日,据媒体报道,部分生活服务平台上出现了不少自称可提供陪伴观影、恋爱体验的“私人影院”,并对异性肢体接触明码标价,甚至涉及灰色地带,引发热议。11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发布通报称,已对媒体报道涉及的两家“私人影院”经营者展开调查,影院已停业关闭。
打着“提供个性化体验”的旗号,做着见不得光的生意,这样藏污纳垢的“私人影院”,已然变成违法犯罪的温床,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更是对法律的无视。针对各种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现象,监管部门有必要创新监管方式、拓展监管范围,尽快明确相应的经营类目和监管细则,坚持有法可依和执法必严相结合,全力清扫污垢,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期待“一药一码”守护药品安全
国家医保局11月2日发布公告称,对假药、回流药的发现、查处能力有了重大突破。公告显示,通过对各地上传的药品追溯码开展分析,发现11个省份46家医药机构疑似存在复方阿胶浆的药品串换、回流药、假药等线索情况,要求相关医保部门进行核查,11月20日前向国家医保局上报核查结果。
国家医保局通过药品追溯码,对假药、回流药进行公开“亮剑”,不仅彰显出监管部门对药品安全问题的零容忍态度,更标志着我国药品监管体系正朝着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药品追溯码的运用效果值得期待,但药品监管“永远在路上”,唯有迅速全面普及药品追溯码,确保每一盒药品都能够被纳入监管视野,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黄威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