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日前,由湖北省妇儿工委办、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妇联联合主办的“‘童’悦荆楚 数化未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观摩活动在宜昌举办。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宜昌市在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的同时,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化手段创新儿童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推动儿童友好由“美丽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为了给儿童成长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宜昌市先后编制了儿童友好社区等八大建设指引,并在全市结合便民生活圈建设托育机构240家,累计开通校园定制公交线路37条,针对学校门前150米风险区域开展交通安全整治,对桃花岭等256个老旧小区实施适儿化微改造,打造形成了30余个儿童友好场景和工作品牌。
为大力推进儿童参与社会治理,宜昌市还成立了拥有50名成员的“儿童友好观察团”,并通过搭建儿童议事平台,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当好城市的“小主人”。
在不断完善儿童友好实体阵地的基础上,宜昌市妇儿工委、市妇联统筹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各责任单位,进一步探索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以城市大脑数字底座为基础,宜昌市积极搭建妇幼健康智慧化服务体系,妇幼健康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汇聚全市110家孕产医疗保健机构和10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实现对孕产医疗数据、妇幼信息等基础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多维分析应用;托幼(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将全市318家托幼(托育)机构纳入管理,实时掌控全市托幼托育保障能力。
依托一网统管智能化平台,宜昌市通过完善政务信息共享,重塑部门审批流程,实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入学入园一件事”,重点提升与儿童密切相关的民生服务项目办理效率,实现相关政务服务“提前办”“主动办”。
此外,为了替孩子们筑起可靠屏障,将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宜昌市还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打造了“花朵护航平台”。平台借助人脸识别、物联网等高科技智能化手段,强化智能监控、预警、防范,实现了对学校安全事件的及时预警、研判处置和应急联动。
据介绍,目前,湖北全省已形成梯次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工作格局。各地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儿童公共空间设施投入和适儿化改造,打造儿童友好重点项目,全省上下凝聚起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事业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