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产业建在村、把岗位送到家、让妇女共富裕——

“小工坊”撬动“村域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雅/文 ■ 原书胜/摄

    在兰考县孟寨乡虎羊寨村,“菊城妈妈共富工坊”的妇女们正坐在一起编筐。

    在开封市祥符区八里湾镇磨角楼村,“菊城妈妈共富工坊”金伯利仿真花厂的妇女正在制作仿真花。

    在开封市龙亭区柳园口牛庄社区,“菊城妈妈共富工坊”宋煌官瓷厂的妇女正在制作瓷器。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雅/文

  ■ 原书胜/摄

  走进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孟寨乡虎羊寨村“菊城妈妈共富工坊”河南福品多工艺品有限公司,只见十来个妇女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娴熟地编着筐子,粗糙的草绳在她们的手中焕发新的生机。

  “我学历不高、没啥技能,幸好有妇联组织的编织加工项目,工作时间灵活,计件算工资,既不耽误看孩子,又方便照顾家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孟寨乡虎羊寨村妇女李娟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开封市妇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按照省委、市委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妇联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基层党组织工作优势,创建“1+3+N”工作法,推动实施“菊城妈妈共富工坊”项目,把产业建在村、把岗位送到家、让妇女共富裕,以“党建红”引领“巾帼红”,让“小工坊”撬动“村域富”,不断丰富共同富裕的基层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菊城妈妈共富工坊”52个,辐射带动妇女就业10000余人,集体增收200余万元。

  党建引领 明确工作“一盘棋”

  开封市妇联联合市委组织部以星级支部创建为支撑,明确党建引领工作定位,健全上下协调、联动高效的责任体系,确保工坊建设全市工作“一盘棋”。

  “乡政府鼓励我返乡创业,利用虎羊寨闲置校舍建设‘菊城妈妈共富工坊’,发展手工编织产业。”兰考县孟寨乡“菊城妈妈共富工坊”河南福品多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豪战说,“目前,我们公司引进编艺产品20多种,产品远销欧洲、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1800余名留守妇女掌握手工编织技术,实现人均月增收1000多元。我们还将公司盈利的20%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内养老、助餐等服务,实现了集体增富、妇女增收、企业增效。”

  “联”字搭桥 做好“三重保障”

  开封市妇联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统筹指导和“联”字优势,切实践行指导员、服务员、宣传员“三重身份”。鼓励各县区积极对接省内外优质企业,通过项目推介会、洽谈会等帮助村(社区)与企业结对共建,推动送项目到村、送岗位到户,各种信息资源下沉,促进厂房式、车间式、居家式、驿站式工坊在乡村(社区)落地生根、健康发展。

  “今年,我们杨桥社区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引进蝴蝶兰种植项目,建设‘菊城妈妈共富工坊’。项目占地26.7亩,建设高标准连栋蝴蝶兰专用温室两栋(8448平方米),引入专业花卉企业运营,年产蝴蝶兰大苗40万株、蝴蝶兰成品花10万株,年产值可达600余万元,集体经济年增收约40万元。”示范区水稻乡杨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小辉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在推进项目过程中,区妇联积极参与,促成我们社区与河南旭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进行电商赋能,还拓展了蝴蝶兰手工钩织产业,打造蝴蝶兰文化IP与钩织产品的互促营销,预期每月将增加销售额3万至5万元,辐射带动120余名农村妇女就近就地就业。”

  据悉,开封市妇联目前已开展上门帮扶、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服务80余期次,帮助解决工坊建设有关问题30多个,落地产业类别10余种,培训人员1400余人次,为工坊发展升级、本地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产业为基 抓实“N项举措”

  开封市妇联以带动产业发展为导向,科学谋划,精准对接,将产业要素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形成“一村一品牌,一坊一特色”工坊发展模式。

  “小朋友们,我们制作的瓷器是用黄河泥为基础材料烧制而成的。”在龙亭区柳园口乡牛庄社区宋煌官瓷生产工坊内,负责人朱芳魁正在认真地给参与研学的小学生们讲解官瓷的制作过程。

  据了解,龙亭区柳园口乡牛庄社区结合文化产业优势,集体出资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并按比例获得收益分成,将生产参观、研学空间等融入官瓷生产工坊,带动实现旅游、销售、服务等业态兼容并蓄、互促互进。

  “今年7月,宋煌官瓷有限公司被纳入‘菊城妈妈共富工坊’进行推动发展,在区妇联积极协调下,牛庄社区申请财政特色产业发展资金50万元以集体资金形式投资,购买官窑等生产设备,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支持我们公司发展。我们公司会将当年20%的盈余收益作为入股分红发放至村集体,使村集体经济保底增收5万元以上。”朱芳魁向记者介绍,“预计今年官瓷年产量达到28000件,可吸纳20位社区居民参加工坊生产制作。”

  “公司刚成立我就来工作了,在这里,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儿,工作强度不大,时间也比较灵活,现在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比以前在外打零工强多了。”柳园口乡牛庄社区村民王真杰一边工作一边笑着说自己在这儿工作后的感受。

  开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克俊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在推动工坊建设上精准发力,致力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以“小切口”书写“共富”大文章,推动形成工坊发展促进星级支部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为基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妇女报发展周刊 乡村振兴 6“小工坊”撬动“村域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雅/文 ■ 原书胜/摄2024-11-14 2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