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白山景区创业带头人“董嫂”王亚贤

聚焦传统小商品 闪耀创业大舞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熙爽

  11月的长白山,一片银装素裹。赏雪、戏雪、看冰瀑,近距离感受冰雪魅力后,游客们纷纷走入一家文旅商店取暖。冰箱贴、明信片、小摆件……店内摆放的新潮美观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咖啡、姜茶、温泉蛋,热腾腾的美食令人心头一暖。

  王亚贤是店铺老板,因为丈夫姓董,大家都称她董嫂。董嫂是长白山景区小有名气的女性创业者,她不仅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更是积极带动乡亲就业致富。董嫂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我家旺季时员工在岗人数大概110人,淡季60人左右,这么多年,给多少人提供过工作岗位,我从没算过,也早就算不清了。”

  长白山上的创业史

  董嫂的创业故事,要从30多年前讲起。那时,她和丈夫刚离开家乡黑龙江,在吉林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扎根。“我不识字,工作不好找,就每天抱着大笸箩,在加油站附近卖木耳、蘑菇等山货。”有一天,一辆大客车来加油,董嫂问司机:“师傅,你们这是去哪儿啊?”“去长白山!”“那儿有啥看的?”听到董嫂的问题,司机哈哈大笑,“老妹儿,车上还有几个空座,要不你亲自去看看?”就这样,董嫂与几个卖货的小姐妹,第一次登上了长白山。

  长白山给董嫂的初印象,是连绵不绝的树林和川流不息的游客。在这里,董嫂看到了商机,“那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到这儿来卖货!”

  当年,长白山景区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商户们只能露天售货。上山卖货的第三年,景区在各个景点设置了摊床,董嫂有了自己的固定摊位。

  2001年,长白山景区建造了专门的经营性物业,“池北火山泉蛋类经销处”是其中之一。2004年,管理部门决定采取公开拍卖、价高者得的方式出让此处的经营权,董嫂竞拍成功。从那时起,10元钱3个的温泉蛋就成为长白山的“美食招牌”。董嫂告诉记者:“很多人只把这里当作售卖温泉蛋的‘档口’,但在我看来,每一个店铺都是宣传长白山的‘窗口’。”

  小商品带来新机遇

  一家文旅商店,一个温泉蛋经销处,还有山脚下的旅店,这些年,董嫂的“摊位”越铺越大。说起自己的“生意经”,除了勤奋,董嫂还总结了两个词——细心和用心。

  董嫂告诉记者,刚开始做生意,自己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夏天卖雨衣、冬天卖大衣,一切都是随大流。偶然与游客的一次闲聊,开启了她经营的新篇章。“他说有个地方叫义乌,商品丰富价格又低。”对方随口一说,却被细心的董嫂嗅到商机,她仔细了解当地情况后,最终决定带着弟弟“闯一闯”。

  随着去义乌的次数逐渐增多,董嫂顺藤摸瓜找到了源头厂家。她的经营思路也开始转变,从“进货”变为“订货”,开始“指导”厂家改进商品。

  董嫂说,自己非常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喜好。“有个木头雕刻的小篮子,我提议增加一个小把手,让游客能挎上,调整后的商品很快卖空,加了两次货依然供不应求。”

  为乡亲致富出把力

  “让儿女过上好日子,让亲人过上好日子,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董嫂告诉记者,这是她奋斗的三个目标。

  在长白山上开店后,董嫂就积极带动乡亲就业致富。“听姐姐说,家乡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日子过得不容易,我就请大家到我这里来。没有经验没关系,用心学就行;没有技能也没事儿,脚踏实地干就行。”董嫂笑着告诉记者,“一个屯子就是一家人,我要为乡亲们致富出把力。很多乡亲在我这里积累了经验,自己创业、做生意,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除了带动就业,董嫂还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业情况。她说,没能上学读书,是自己最大的遗憾,希望孩子们能好好读书,过上更好的生活。为此,董嫂在4年间累计筹集捐款9万余元,帮扶困境孩子150人次。她说:“帮助孩子们,是圆了我的求学梦,在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走下去。”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聚焦传统小商品 闪耀创业大舞台 2024-11-15 2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