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楼上,小品、快板、相声、情景剧等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节目,将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知识融入,群众看得津津有味;楼下,公检法司等部门工作人员变身“普法摊主”,支起“反诈”“信访条例”“禁毒”“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摊位,让前来“赶集”的群众把“法律”带回家。
这是不久前在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文化中心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传活动,也是天津市“巾帼普法乡村行”第五场示范活动。今年3月以来,天津市妇联聚焦新时代广大农村妇女群众的法治需求,部署开展“牢记嘱托见行动 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深化面向农村的法治宣传教育,把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到广大农村妇女身边,让法治春风吹进广袤的农村。
法治“赶大集” 示范带动点燃普法宣传“烟火气”
想让法律走进群众心中、融入群众生活,就必须结合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让普法接地气、入人心。天津各级妇联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法治“赶大集”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给广大群众送去“法治健康礼”。
“在妇女本人清醒、可独立抉择的情况下,生育手术是否能由本人进行决定?”“以恋爱、交友为名或在结束婚恋关系后,当女性遭受持续纠缠、骚扰,甚至泄露女性隐私等危险时,是否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3月5日,天津市“巾帼普法乡村行”首场示范活动率先在武清区河北屯镇李大人庄村举行,李大人庄村的美食广场变身“普法大集”,设置了主题宣讲区、知识竞答区、政策咨询区、普法宣传区等多个区域,给村民免费提供了一场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盛宴”。
随后各区妇联相继举办示范活动,津南区“法治宣传赶大集”首场活动在新华城市广场启动,活动中以“娘家普法宣教团”“娘家家事调解团”“娘家反诈宣讲团”“娘家护心关爱团”四支团队为主的津南区巾帼普法维权联盟成立并授旗,活动还特别安排了观看普法动漫、典型案例有奖问答、家庭亲子共绘法治长卷、普法宣传等环节,摆摊设点一站式宣传,将维权服务送到广大妇女儿童“家门口”。
“普法集市”不仅丰富了法治宣传的形式与载体,更彰显了法治宣传的“烟火气”,让法治文化延伸至群众身边。
每月一主题 同频共振打造普法宣传新格局
“牢记嘱托见行动 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启动以来,天津各级妇联组织联动相关部门紧盯重大节日、主题宣传日、纪念日和重要法律法规颁布日、施行日等时间节点,将重点法律法规宣传任务分解到相关月份,打造“一月一主题”的普法活动模式,确保普法宣传持续精准发力,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妇女群众的心田。
今年5月是我国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东丽区妇联大力宣传,广泛发动,引领全区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暨“民法典宣传月”普法宣传系列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在“6·26”全民禁毒宣传月来临之际,武清区妇联联合区禁毒办、区卫生健康委、区法学会、双口戒毒所等单位走进武清区体育中心星光夜市开展禁毒宣传活动,通过仿真毒品展示、派发宣传资料、盲猜竞答、VR体验等方式,与过往群众深入互动,号召广大群众学习禁毒知识、提升禁毒意识、自觉抵制毒品诱惑。
“一月一主题”滴灌式普法,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普法模式的转变,有力推动形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普法工作新格局。
一区一特色 以法治之力全力守护“她权益”
天津各级妇联因地制宜,用情用力,创新工作模式,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共同做好普法乡村行的“最后一公里”。
宝坻区妇联做实巾帼普法和维权服务,与区人民法院联合持续深化“法润千万家 共解家事结——辉姐讲家事”特色普法品牌,围绕农村妇女普遍关心的彩礼、离婚纠纷、财产分割、家庭暴力等方面,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打通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推动普法活动落地落实,引导妇女群众依法理性维权。
蓟州区妇联则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独特”优势,围绕“一老一小”、家庭及邻里,从身边抓起,奏响“枕边普法、妈妈说法、孝老讲法、邻里聊法”四部曲,谱写巾帼普法新篇章,让法治宣传教育走进妇女群众、走进家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底,全市共开展普法活动2484场,覆盖群众19.4万人次。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接地气的方式,让法治之花在乡村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