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剪刀”响起来,乡村振兴“活”起来

——回访湖南省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开栏的话

  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巍巍太行到磅礴乌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各地考察调研时,总会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深入广袤农村,一村一寨察农情、问冷暖、话振兴。声声嘱托、句句叮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今日起,本报推出“牢记嘱托 追梦奋斗之乡村振兴篇”栏目,回访总书记去过的村庄,生动再现人民领袖深入乡村、躬身为民的感人瞬间,全面展现广大乡村妇女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猕猴桃、蜜柚、蜜橘……金秋时节硕果飘香。距湖南省凤凰县城7公里处,一幅金灿灿的丰收图景徐徐展开。这是一个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调研,作出了“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为菖蒲塘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提振了全村脱贫致富信心。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菖蒲塘村,全面感受妇女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小水果”带来“大巨变”

  “2013年,果园这里还是一条泥巴路,现在已经成了漂亮的绿化道路。”菖蒲塘村大学生村主干向黎黎走在蜿蜒的柏油路上。路边,金灿灿的柚子挂满枝头,飘散着清新的柚香。树荫下,村民正在售卖着硕大饱满的柚子,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条路的尽头就是景区,时常有游客路过,所以村民会在这里售卖水果。”向黎黎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们晚上回家还需要打着手电筒,但现在,大家房前屋后都安装了太阳能节能灯,到处都亮堂堂的,幸福指数就在这些细节中提高了。”

  过去,菖蒲塘村曾是一个山多、地少、水缺、路烂的典型干旱贫困村。为了发展产业、致富振兴,菖蒲塘村将目光瞄准了水果。

  小小的水果如何能致富?菖蒲塘村是一个传统水果种植村,20世纪90年代前,因基础设施落后、产业不能形成规模,村民增收困难。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菖蒲塘村注入了脱贫致富的强大信心。村子坚持水果立村、科技兴村、文旅强村的发展思路,依托山水风光、民族特色等优势,形成了农、旅、研、学一体化发展。

  为了产业致富,村民丁青青率先引种猕猴桃,并实验培育无籽猕猴桃等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并逐步在湘西地区推广,实现了从引种到培育新品种的技术成果转变。在他的带领下,许多村民都开始学起了技术。

  “如今,我们菖蒲塘村的总体收入除了种植水果外,还有育苗和提供技术输出等,还从全国各地引进了一些其他品种进行试种并推广。”向黎黎说。

  在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的同时,村里还建立县校合作机制,与湖南省农科院和湖南省农业大学合作共建专家工作站。在农学专家的影响下,全村掀起了依靠科技致富的热潮。目前,全村共有省、州、县级科技示范户270户,中初级农技师69人。

  2023年,全村水果种植面积近8000亩,产值约42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121元增加到3282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5万元,菖蒲塘村已成为湖南省湘西州广大农村蝶变的一个缩影。

  一把“金剪刀”走南闯北

  早年间,“有女莫嫁菖蒲塘,家里只有烂箩筐”是当地人形容菖蒲塘村的顺口溜,但如今,菖蒲塘村已蜕变为富裕美丽的幸福家园,村里的妇女们“走南闯北”,真正撑起了“半边天”。

  全村技术的普及推广造就了菖蒲塘村一批出色的本土农技师,村里的妇女们脱颖而出,一支由247名妇女组成的女子嫁接队——菖蒲塘村“金剪刀”女子嫁接志愿服务队诞生了。

  “每年年底,苗木即将上市之时,就是女子嫁接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最繁忙的时节。在销售苗木时,我们会提供相关嫁接技术,她们就拿着一把剪刀‘行走江湖’。”向黎黎说。凭借丰富的苗木嫁接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女子嫁接队队员们的猕猴桃等水果产业嫁接技术已经名扬各地。

  “嫁接最讲究成活率,除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老师傅们摸索的时间长,成活率可能就会较高,只有自己手艺好,才能走出去为他人提供服务,得到他人的认可。”向黎黎说,“‘传帮带’是村里传统,妇女们将嫁接的手艺和经验一代代传递下去。”

  自2018年成立以来,“金剪刀”女子嫁接志愿服务队帮助周边村落共600多户嫁接果园3000余亩,带动326户发展猕猴桃种植1200亩,把全村苗木的成活率提升了15%,足迹遍布13个省、市、区,每年创造经济收入900万元。

  除此之外,女子嫁接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还承担传递供求信息、交流致富经验、引进优良品种等服务工作,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嫁接帮工。通过志愿服务队的技术传授、信息传递等服务活动,全村群众已成功转型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

  村里的产业链条完善了,市场也要跟得上。大学毕业后,电商专业的向黎黎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回到村里从事水果销售。“我们不仅在朋友圈发布销售水果品种的信息,还会在各大农产品销售平台进行销售。”向黎黎说。

  “在平台上进行销售客户多,销量也比以前多,而且老百姓的利润空间更大。”向黎黎说,过去,村民自己要跑市场,挑水果去卖,现在通过电商就能把水果卖到全国各地。

  在她的带动下,全村现有50多名年轻人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苗木增收,他们不仅销售本村的水果苗木,还为周边村镇、县市销售大量水果,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年创收800多万元。

  “爱心妈妈”绘就文明乡村画卷

  在菖蒲塘村,妇女们成立了一支“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由村妇联执委、女子嫁接队队员、热心村民组成,共22名队员,结对帮扶留守儿童老人等34名,开展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等系列志愿活动40余次,将温暖和关怀送到孩子们身边。

  “我是‘爱心妈妈’中的一员。村里有些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他们与祖辈留守在家。我们利用妇女儿童青年之家,让孩子们在假期可以与伙伴一起玩耍。平时我们也会经常关心关爱孩子们的生活,努力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向黎黎说。

  41岁的田慧是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她告诉记者,一开始有些村民会误解,不明白队员们“为什么会对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关心”。随着帮扶工作不断深入,村民逐渐卸下了心防。“作为两个女儿的母亲,看到这些孩子们的笑容,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与温暖,这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田慧笑着说。

  在菖蒲塘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用手中的嫁接剪和心中的大爱,为乡亲们裁出了一幅幅文明和谐、富裕幸福的美好画卷。

中国妇女报要闻 1“金剪刀”响起来,乡村振兴“活”起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2024-11-19 2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