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聚人归宾客来 “古村”吃上“旅游饭”

——回访江西省婺源县石门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陈玉霞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陈玉霞

  初冬的石门村仍是绿意盎然,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驻足流连。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上饶婺源县,在这里,总书记考察了只有约100户村民的古老村落石门村。

  一年多过去,石门村的新故事不断上演。村民们端稳“生态碗”,吃上“旅游饭”,生态“高颜值”产出经济高价值,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生态样板。

  蓝冠噪鹛成为生态名片

  走进石门村,古树翠绿,鸟鸣啾啾。一幅山水画,一首生态曲,一张“笑脸墙”,新农村新家园的景象跃然眼前。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一行到石门村采访时,村里的护鸟队长俞旺金的讲解工作刚刚告一段落。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石门村考察的情景,俞旺金仍心潮澎湃,“总书记特别亲切,一棵树的生长,一只鸟的习性,他都会一一问询。”俞旺金说。

  蓝冠噪鹛是非常珍稀的鸟类,1919年首次被发现后便一直销声匿迹,直到2000年,它们在婺源被重新发现。目前,全球种群数量仅有250余只。为一拨又一拨游客讲解石门乡土文化、蓝冠噪鹛特征习性以及生态保护故事的俞旺金也成了“网红”。

  俞旺金说,通过讲解,客人们认识了鸟,村民们也熟知了鸟,“现在,村里人人都是蓝冠噪鹛的‘守护者’,村里的护鸟队每天都会到树林里进行巡护,我们有时还会撑着竹筏沿着河水看护。”

  蓝冠噪鹛成为石门好生态的“代言人”,而石门人也没有辜负这些“蓝精灵”,悉心守护着这张生态名片。

  “一湾清水,一条古巷,一群蓝冠噪鹛……总书记对石门的生态环境、村落保护、非遗传承都很关注,看得很仔细,整个参观足足有50分钟。”俞旺金回忆道。

  总书记对村民们的生活情况非常关注。“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人们心情愉悦,开心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一字一句都刻在俞旺金心里,他也将殷殷嘱托不断传递给更多远道而来的客人。

  “现在游人越来越多,我们更要努力,不光要把蓝冠噪鹛保护好,还要把石门村的故事讲好;不光要把石门村打造好、发展好,还要把周边的村庄也带动起来,做到美美与共,共同富裕。”俞旺金说。

  老米酒酿出美好生活

  “来尝一尝我们的米酒。”在石门村查记酒坊,女主人徐黎英热情招呼着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石门村考察时,曾在查记酒坊前停下脚步,与店主查永红亲切交流,详细了解米酒的酿造过程。

  “听到总书记问到我最熟悉的领域,我的自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回忆起和总书记交谈的情景,查永红仍沉浸在欣喜和感动中。

  “总书记非常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嘱托我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查永红是上饶市市级非遗传承人,也是查记酒坊第十一代传承人。近年来,蓝冠噪鹛成为石门村好生态的“代言人”,越来越多的观鸟爱好者来到这里看山水,听鸟鸣。2023年年初,查永红响应非遗进景区的号召,把酒坊开到了村里,成为一名新石门村人。

  由于坚持古法酿制、诚信经营,查记酒坊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眼下正是查永红和妻子徐黎英最忙碌的时候,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米酒预订电话接连不断。他们的新工厂——位于婺源工业园内,年产1000吨米酒的查记酒业有限公司也已经正式投产。

  “水质好,生态好,种出来的米就好,酿出的酒更醇香。”查永红告诉记者,产业闭环形成后,将间接带动数千名乡亲就业。“我们将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把非遗酿酒的技艺传承好,踏踏实实地把米酒产业做好,带动乡里乡亲共同致富。我们都很期待总书记能够再来石门,品尝一下我们新品米酒的味道。”

  让“青山变现”“绿水流金”

  在石门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见、发掘、拓展石门村“美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价值,让“青山变现”“绿水流金”。

  咖啡店、酿酒坊、茶舍、非遗馆、米酒咖啡、蓝冠噪鹛公仔、文创雪糕……随着“年轻老表”的回归,面积仅约两平方公里的石门村,新产业新业态相继涌现,不少创业村民化身“多面手”,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徐美玲就是其中之一。

  石门村里,沿着樱花大道从蓝冠噪鹛鸟类博物馆前往竹筏码头停车场,短短几百米的距离,聚集了三十余家民宿。如果游客让本地人推荐一家,许美玲的花屿归宿大多在推荐名单前列。

  此前,许美玲和爱人在婺源县城工作。结婚后,夫妻俩的婚房就建在石门村的樱花大道旁,这里也是旅游研学队伍的必经之地。近年来,石门村因保护蓝冠噪鹛走红,每年引来不少观鸟爱好者,加上离著名景点婺源篁岭村仅半小时车程,石门村的人气逐渐旺了起来。看着村庄里游客越来越多,彼时在县城开西餐厅的许美玲萌生了回乡开民宿的想法。

  在石门村晒秋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嘱托,让许美玲心潮澎湃——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良禽择木而栖,蓝冠噪鹛选择了山好水好的石门村,许美玲也选择回到石门村,开启她的创业第二春。

  事实证明,许美玲没有看走眼。一年前,村里才有几家自建房改造的民宿,如今,大大小小的民宿已有三十余家。花屿归宿自今年“五一”正式开业,便成为石门村的民宿标杆,自中秋到国庆假期,客房基本订满。

  谈及未来,许美玲的语调渐渐高昂:“我们要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石门村的新故事仍在上演。

中国妇女报要闻 1鸟聚人归宾客来 “古村”吃上“旅游饭”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陈玉霞2024-11-23 2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