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坤兮村文艺协会合影。阳信县妇联提供

王岭岭(中)与村民一起跳起秧歌舞。 阳信县妇联提供
村文艺协会成立以来,村民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乡里乡亲之间的一些小矛盾、小纠纷甚至一些家庭内部矛盾,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被化解,村内邻里不睦、婆媳不和、夫妻不和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丰富的文化活动也让王坤兮村成了“明星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王岭岭,你回村图啥?”
从2021年起,这个问题便一直围绕在山东滨州阳信温店镇妇联执委王岭岭身边。
今年40岁的王岭岭是土生土长的温店镇王坤兮村人,只是自从到外地读书后,王岭岭不常回家,毕业后留在了北京,渐渐闯出了一番事业。2021年,王坤兮村的乡亲们找到王岭岭,邀请她回村。
“我的家乡需要我。”王岭岭决定回家。“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我放弃了北京的事业回乡发展,经村民选举,担任王坤兮村村委会主任。”王岭岭将回乡前的故事一笔带过,从双脚踏上家乡土地的那一刻起,她的内心坚定不已:“回村,我自己也不知道图什么,就是觉得为人民干实事,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我心里甜,我心甘情愿。”
三年后,王坤兮村从一个“问题村”变成了“和谐村”。有村民说:“王岭岭担任咱村书记为我们解决了一个个困难,我们是越老越幸福了。”
问及王岭岭治理村庄的诀窍,她神秘地笑了笑——故事要从一支秧歌队开始讲起。
人心齐,秧歌也要舞得齐
从地图上看,王坤兮村虽然位于阳信、庆云、乐陵三县市交界地带,但地理距离都较远,即便有水有田有集市,外出打工仍然是年轻人的首选。王岭岭回村时便发现,王坤兮已经成了一座“空心村”。不仅如此,村民之间还经常因为大事小情发生矛盾,对村“两委”也缺乏信任。
“一句话总结,当时的村子缺乏生机。”王岭岭心里也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能在村里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到底对不对,想到未来更是一片迷茫。”
为了找到工作的突破点,王岭岭挨家挨户敲门,与乡亲们“拉呱”交流。在与老人交谈的过程中,她发现,王坤兮村也是一座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子,以前就有扭秧歌的民俗传统,只是后来随着村民外出经商、务工,扭秧歌的传统也逐渐淡化。
作为镇妇联执委、村妇联主席,王岭岭在入户走访时注意到,留在村里的人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妇女们基本没有娱乐活动。“前几年有人在村庄外围的河边、公路上自发组织扭秧歌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王岭岭回忆,“回村以后,我的孩子有时也会去公路上看他们扭秧歌,但这样既不安全,也妨碍交通。”王岭岭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自己工作的突破口——从扭秧歌着手,把妇女姐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或许能为村里做点什么!
回忆起组建秧歌队的那段日子,王岭岭感慨万千。“建秧歌队需要钱,村集体没钱,怎么办?”王岭岭决定,就算是“自掏腰包”,也要把秧歌队组建起来。
她拿出自己在北京攒下的积蓄,花费3万余元为秧歌队置办了服装、道具,采购了音响设备等。受她影响,不少村民也纷纷慷慨解囊相助,捐资解决了一些其他物品的购置。
2021年9月2日,王坤兮村秧歌队成立,在村内学校操场上举行了秧歌队首秀活动,四里八村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没想到一支秧歌队能改变这么多!”
2021年11月18日,王坤兮村文艺协会成立了,下设秧歌队、锣鼓队、舞蹈队、滑稽表演队、后勤部5支队伍,现有会员287人,占全村户籍人口近1/4。协会成立后,不仅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空心化”问题给村内留守老人、妇女造成的孤寂感也得到了缓解,村里的人心聚起来了,矛盾纠纷也减少了。
王岭岭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随着村文艺协会成员在秧歌队接触交流、切磋表演技艺、谈论集体荣誉的时间越来越多,村民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乡里乡亲之间的小矛盾、小纠纷甚至一些家庭内部矛盾,也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被化解,村内邻里不睦、婆媳不和、夫妻不和的现象大大减少。“有的家庭,丈夫一开始反对妻子参演,后来自己也成了文艺协会的会员,还当上了主角。”王岭岭说,如今村里喝酒、打牌的人变少了,大家都积极参加排练演出,现在村里即使偶尔有点矛盾纠纷,村干部也好调解了,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形成了良性互动。
不仅如此,文化活动也让王坤兮村成了“明星村”。除了在春节、元宵节、劳动节、中秋、国庆、重阳等节日期间常态化举办不同形式的节庆文化活动之外,王坤兮村文艺协会还积极联系参加本县及周边市县的重要节庆文艺演出活动,仅2024年以来,就已累计组织开展或者参与演出50余场次各类文化活动,在周边县区逐渐小有名气,深受好评。
闪耀的“巾帼红”
王岭岭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基层妇联干部,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的重任在肩。在她的带动下,王坤兮村处处闪耀着“巾帼红”。
王岭岭回村任职三年多,被公认为孤寡老人的“好女儿”,困境儿童的“好妈妈”。辖区的几位孤寡老人,王岭岭常常上门查看,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申请临时救助等,她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时间走访困境儿童,如今还成为一名“爱心妈妈”。同时,王岭岭还把村文艺协会部分女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百帮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到孤寡老人、行动不便老人家中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
服务队自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各种扶弱帮困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志愿服务的文明理念开始在王坤兮村生根发芽。值得一提的是,王坤兮村这支“百帮志愿服务队”的影响力还在不断向外扩展,周边村庄的许多村民也纷纷主动加入,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文明新风逐渐向周边其他村庄传播。
王岭岭满脸笑容地说:“没想到成立一个文艺协会,收获竟有这么多。如今,村里不但友善互助的新风越来越浓,移风易俗等工作也得到了助力。”
记者了解到,在村“两委”的领导下,王坤兮村文艺协会正在与村红白理事会通力合作,推出移风易俗的文艺节目,谁家有喜事,村文艺协会将无偿组织演出,号召会员带头转变观念、喜事新办。“既让喜事热热闹闹,又抵制了铺张浪费之风,两全其美!”有村民说。
王岭岭回村的三年里,王坤兮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被评为山东省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先行村,王岭岭本人也先后获得阳信县三八红旗手、阳信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为人民干实事,我很幸福。”王岭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