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规范化系统化可持续化激发社会力量活力

“政社联手”让“新思想”“好声音”凝心聚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11月,一场以“悦读芳华 引领未来”为主题的阅读分享会在浙江省临海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举行,30余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女性学者、作家及阅读爱好者相聚一堂,围绕阅读与个人成长、家风建设、社会发展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与经验分享,现场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思想的“碰撞”交融。

  据了解,近年来,临海市妇联围绕中心工作,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引领规律,规范化、系统化、可持续化利用社会力量,寓思想文化价值内涵于宣讲纲领、典型展陈、公益实践之中,打造拥抱时代潮流、地域特色、巾帼风采的新时代妇女思想引领新高地,让“新思想”“好声音”走进妇女心坎里,润物无声、凝聚共识。

  规范化使用社会资金 政社携手有保证

  一团团各色的绒线,在一双双巧手下,经过经纬交织,变成了红色玫瑰花、金色桂花、紫色薰衣草等朵朵精美的手工绒线花。它们走上颁奖台,走进义卖场,走向美好与共富。

  这就是“让永不凋谢的花开遍临海”——编织助力共富志愿服务项目。王双双作为项目负责人,从项目艰难起步到逐渐“出圈”,再到服务升级,她都亲力亲为。“多亏了临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支持的6万元,让我们的项目顺利启动。”王双双说。

  早在5年前,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临海市注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由临海农商银行捐赠2000万元和市财政划拨200万元构成基金本金,用于资助创新项目、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资助开展“周周正能量”评选活动等。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在民政部门依法注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

  不少由临海市妇联培育孵化的女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志愿项目评比,汲取进步养分和持续发展动力。

  规范化运用社会力量,是政社携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提保证。临海市“木兰妈妈”工作做得实、效果好,也得益于此。

  临海作为台州首批县(市、区)发布“木兰花”爱心礼遇涵养机制之地,该市妇联与市传媒集团、社发集团、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第一人民医院、女企协等携手,全方位提供政治礼遇、赋能礼遇、健康礼遇等“六大礼遇”服务,形成以个体链接社会、社会回馈个体的爱心循环,为更多需要帮助的留守和困境儿童带去关爱与希望。目前,排摸全市在册需求儿童941名,共招募“木兰妈妈”爱心团队25支,“木兰妈妈”1120人。

  无论是评优推优优先、女性提升课程的免费参与,还是关爱健康体检、享受积分兑换、专享折扣等优惠待遇,“木兰妈妈”的礼遇内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的志愿者礼遇同频共振、同向聚合。

  “对于我们来说,当好‘木兰妈妈’是出于我们的爱心,但有了爱心礼遇后,我们的价值感、获得感、认同感更强了!”“木兰妈妈”梁思恩说。

  家庭主体责任人积分制、焕新家(基金)……如今,随着针对家庭和妇儿的社会资金不断注入,广大妇儿从可触可感的温暖中感党恩、跟党走。

  规范化使用社会人才 政社联动可长效

  “革命是我的第一生命!”这是临海第一位牺牲的共产党员郭凤韶的铿锵之声。牺牲时,她才19岁。

  震撼于郭凤韶的故事,“临海市青年宣讲团”成员李彬琳自编自导自演了党史学习教育情景剧《彼岸的船票》。

  2020年,临海市注册成立了“临海市青年宣讲团”。该宣讲团是临海市委领导下的广大40周岁以下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地方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系全国范围内首家在民政部门依法注册的理论宣讲社团。

  截至2024年6月,“临海市青年宣讲团”已设立43个分团、11个特色宣讲团,现有成员694名,其中女性团员592人,占比高达85%。

  这支以女性为主的宣讲团,走进基层,走进乡村,用“青言青语”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明白、讲生动、讲透彻,送到群众身边。

  除了有“临海市青年宣讲团”,临海还有一支响当当的“府城女子”宣讲团,获评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的林萍就是其中一员。

  “家庭的经营之道是什么?爱的密码又是什么?”在临海市的婚姻登记处,林萍作为特邀颁证员和常驻导师,结合优秀传统家文化为新人们精心提供婚姻家庭课堂,帮助新人了解婚姻的意义及内涵,建立未来婚姻生活的共识与目标。

  自今年以来,临海市妇联准确把握人口发展的新形势新常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在巾帼宣讲活动中,加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宣传引导,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鹿鸣少年宣讲团、临海“维爱”宣讲团……以巾帼宣讲员为主体的宣讲团如雨后春笋涌现。这是临海市妇联注重社会协同,持续扩容巾帼宣讲队伍的结果。

  “整合社会力量和人才,打破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圈层壁垒,把党的好声音送入万千百姓家。”临海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林迪华说。

  赋能社会人才 政社共开新局面

  “来吧来吧姐妹花,撑起‘半边天’朵朵云霞。巾帼情怀,爱洒万家,我们引领新时代,花香飘天涯。”晚上,临海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传来阵阵歌声。

  这是“女子夜校”的公益课上,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正在学习《山海芳华》这首歌。

  可持续化运用社会力量,是政社携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保证。临海市对社会人才进行赋能,在荣誉激励机制、礼遇机制、技能培训等多重机制合力作用下,不断开创着政社携手思想引领的新局面。

  临海市妇联从自身职能出发,做好服务与联系,为女性社会人才思想“再充电”、精神“再补钙”、工作“再加油”。“女子夜校”便是基于这样美好的愿景之下应运而生的,成为临海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的嵌入式共享单元,融合文化特征与精神属性,创造引领新时代女性终身学习、绽放自我的个性化空间。

  此外,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家庭和妇儿的多元化需求,临海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还与临海市网络文明实践中心、临海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多个中心之间阵地联动,资源共享,并拓展过百个相关儿童友好企业(商户),把服务送到心坎儿上。

中国妇女报要闻 1“政社联手”让“新思想”“好声音”凝心聚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2024-11-26 2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