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如让娃娃们轻装上阵,好好奋斗,不用把彩礼看那么重……”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兰花姐姐”开启“串门子行动”,通过入户宣传,倡导群众拒绝高额彩礼、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婚俗,树立好文明新风尚。
“兰花芬芳巾帼红”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以全国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志愿者王兰花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品牌。今年以来,盐池县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向纵深推进,特别是通过组织各级妇联执委和巾帼志愿者广泛开展“兰花姐姐串门子”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健全机制、上下联动、一体推进
盐池县妇联主席陈淑艳告诉记者,为了切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县妇联联合县文明办、民政局、文广局等多家单位印发了《盐池县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从健全机制、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宣传教育引导、支持服务、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等方面明确了试点任务。
方案要求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制定红白理事会操办指导性原则,划定礼金“红线”和待客标准“底线”,明确辖区内婚嫁彩礼、酒宴等指导性限额标准,强化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各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倡导简约定亲、“礼轻情重”、不要彩礼或少要彩礼等,反对超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办喜事、讲排场、比阔气、过高人情随礼等。各乡镇(街道)要积极指导推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妇女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规范运行,乡村(居)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把移风易俗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抓。
盐池县妇联还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各级妇联执委中开展“兰花姐姐串门子”活动的通知》,先后召开执委扩大会、工作例会、重点工作调度会等,加强对全县8个乡镇和1个街道妇联组织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截至目前,盐池县共打造21个执委工作室,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120个,集结“兰花姐姐”2000余人,创建了盐池县妇联系统移风易俗“一呼百应”微信工作群,形成了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群众学起来、做起来,民风“淳”起来
“咱们要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推动者,培养文明新家风,红白事不要大操大办,拒绝铺张浪费,在孩子的婚事上不要攀比高价彩礼……”近日,盐池县北塘新村妇联组织“兰花姐姐”以“敲门入户”“走街串巷”进家庭宣传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移风易俗等宣传活动。“兰花姐姐”走进农户家排查农户燃气使用情况,检查是否漏气,并详细介绍燃气使用不当的危险性。
今年以来,盐池县妇联聚焦移风易俗领域突出问题,发动各级妇联执委,组织“兰花姐姐”巾帼志愿者队伍,围绕推进移风易俗、传承优良家风等内容,采取“一摸排二访问三引导四服务”的模式,通过“敲门入户”“串门子”“拉家常”等方式,扎实推进移风易俗试点工作。
在盐池县惠安堡镇,该镇先后开展“家长里短慢慢谈”、兰花姐姐“倡移风易俗 话家长里短”主题茶话会、家风家训“晒”上墙等特色系列活动,推动移风易俗。花马池镇以家庭家教家风为切入点,打造孝善文化广场,编印孝善教育读本,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教育。各乡镇以“一约四会”为抓手,进一步规范红白理事会职能,规范婚丧事宜办理标准。截至目前,102个村均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报备红白喜事502起,“兰花姐姐串门子”入户800余户,成功引导“低彩礼、零彩礼”家庭66户,取消“夜坐”15户。
与此同时,盐池县妇联还通过开展“送戏下乡”、“小积分”兑换“大文明”、“移风易俗入民心 文明乡风沐乡野”板凳课堂宣讲等活动,让民风“淳”起来,让群众学起来、做起来。盐池县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推动移风易俗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和涌现出花马池镇杨玉民“零彩礼”嫁两女、惠安堡镇陈东鹏两代人“零彩礼”等典型人物和事迹,先后发放“移风易俗”“八要八不要”等倡议书3万余份,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2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