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羽绒服商家“趁寒打劫”
寒冬已至,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据媒体报道,部分“假羽绒制品”在线上、线下市场泛滥,产品存在以“丝”代“绒”等情况。11月25日,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南通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属地公安部门连夜进行现场检查,针对相关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已采取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
要想破除“羽绒骗局”,需要多方合力共筑防线。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严查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平台也应强化管理责任,严惩违规主播。从源头上而言,商家必须遵守新国标对于羽绒服装的规定,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们身上和心里都暖暖的。
让“黄金4分钟”照亮生命的希望
在近期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急救大会上,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介绍,目前,我国以120为代表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一直在逐步完善中,而为了突破4分钟的“急救空窗期”,让更多心搏骤停的患者得到及时抢救,建设社会4分钟急救响应系统非常有必要。
“黄金4分钟”是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配置AED和普及急救技能双管齐下至关重要。在公共场所配置AED之余,让公众掌握急救技能更是关键。只有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全民急救能力,才能让AED等急救设施真正发挥作用,减少二次伤害,提高抢救成功率。期待全民参与,让“黄金4分钟”照亮更多生命的希望。
甲醛治理岂能造假
当下,甲醛污染问题成为民众在房屋装修后普遍关注的话题,甲醛检测、甲醛治理等服务也应运而生。据媒体报道,不少民众反映遭遇了甲醛“假检测”“假清除”问题。比如,广东省深圳市的张先生曾遇到不法商家,一方面利用自己对甲醛危害的恐惧心理,刻意渲染,制造“甲醛焦虑”;另一方面操控甲醛检测数值,引导购买甲醛治理服务。
甲醛虚假检测与治理的问题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扰乱市场秩序。制造“甲醛焦虑”诱导消费、数据造假等行为已涉嫌欺诈,必须严厉打击。要想整治甲醛治理市场乱象,亟须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监管执法,制定统一标准。同时,普及甲醛知识,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服务,也是缓解“甲醛焦虑”的重要途径。只有多措并举,才能让市场回归正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龚怡臻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