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舞吧,指尖上的面塑

  制作面塑的劳动过程,不仅是一种对耐心与工匠精神的磨砺,更是亲情的凝聚与美好生活的深刻印记……

  ■ 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710)班 张启莘 (一等奖)

  在我的家乡山西,面塑是各类盛大节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如同山西人灵魂深处的鞭炮和锣鼓,承载着无尽的欢乐与祈愿。从春节的喜庆、清明的肃穆,到五一的欢快、六一的活泼,再到国庆的欢腾、中秋的团圆;从婚丧嫁娶、金榜题名到生日祝寿、乔迁升职……只要稍加留意,处处可见面塑。那形态各异的花馍、花糕,还有高高堆起的枣山,无不彰显着面塑的独特魅力。枣山上的盘龙,被点上双眼后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扶摇直上。而在孩童过满月或过生日时,家中长辈总会精心制作几个漂亮的面塑,以此祈求福泽降临。

  假日的清晨,我在一阵喧闹声中被唤醒:“快来做面塑。”我一听,瞬间来了精神,马上蹦起来冲进厨房。

  “咱们先堆枣山!”外婆一声令下,全家立刻行动起来。妈妈从盆里揪出一团脸大的面团,开始制作枣山的主体部分。这面团是昨晚就发好的,外婆用那双巧手,如魔法师般和出一个个结实的面团,再蒙上保鲜袋。经过一夜发酵,原本小小的面团已然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团子”。“啪——”,只见妈妈把它用力摔掷在案板上,又反复揉搓了几下,面团变得更加紧实而有韧性。

  我和弟弟在爸爸的带领下,负责制作枣山上的盘龙和祥云。“爸爸,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堆枣山、做面塑呢?”弟弟手中的动作不停,好奇地问。爸爸故作神秘地笑了笑,说道:“嘿,这可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先秦时期,老百姓就用面塑来祈福,这习俗流传了几千年呢。”

  他稍作停顿,帮我把龙鳞压了出来,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相传枣山拥有一种神秘力量,它是人与神沟通交流的桥梁。虽然只是传说,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和憧憬都凝聚在这小小的面塑之中啊。”“哇!那我要祈求神灵护佑我们全家平安,还要让我次次考100分!”弟弟兴奋地喊道。“那你可得像认真做面塑一样对待考试哦!”爸爸笑着回应。

  接下来便是雕鳞的关键步骤。我们手中的剪刀好似灵动的小鸟,在面团上轻快地翻飞。同时,运用梳子、筷子和竹签,通过搓、捏、擀、拍、拉、切、扎、戳等一系列精细的手法,精心雕琢着手中的面团。最后,用吸管仔细地压出鳞片,再粘上龙须,一条长龙就现身了。

  一旁装着红枣、红豆的碗,如同待命的士兵,整齐地围成一圈,眼巴巴地望着我,只待我用它们点睛的那一刻。外婆轻轻伸出手,捏走两颗红豆按在一个面团上,一只红眼小兔瞬间活灵活现。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感觉它下一秒就会跑动起来。我为自己手中的龙也点上双眼,巨龙立刻精灵神气。

  一团团普通的面,在外婆手中像被施了神奇的魔法,瞬间变成形态逼真的花鸟鱼虫、龙虎凤龟。妈妈喜滋滋地将做好的面塑端到火上开始蒸制,外婆则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怀念,仿佛在追忆儿时与母亲一同捏面塑的时光。就这样,面塑这门古老的技艺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延续着生命与活力。

  在袅袅升腾的烟火氤氲中,我们亲手制作的面塑终于出锅了。弟弟兴奋地大吼:“大功告成!”这四个字,无疑是对此次劳动最为贴切的总结。

  “万古同山川,八方异风俗。”面塑,作为山西节日文化中的艺术品,同时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人在面塑中寄托着深情的回忆,孩子在面塑里收获着纯真的欢乐与喜气。而制作面塑的劳动过程,不仅是一种对耐心与工匠精神的磨砺,更是亲情的凝聚与美好生活的深刻印记。

中国妇女报小荷 6飞舞吧,指尖上的面塑 2024-11-27 2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