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绚烂烟花背后,是无数的故事与深沉的情感,是平凡人对生活的坚守与奉献。
■ 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211)班 刘宇涵 (二等奖)
2024年春节,我在乡下领略了一场近距离的绚烂烟花。近4000元钱在烟花的爆鸣声中消失殆尽,那声响极具穿透力,顺着岩碎轻触我的脚面,威力令人咋舌。我的目光从头顶的彩花移到地面,原来这夺目的景象源于几个圆筒中迸发出的火光,那光闪啊闪,那火燃啊燃。在黑暗中,陌生小孩牵着条黄狗在远处看啊看,我想,大人在儿时又看到些什么?也许,外公知晓答案。
在妈妈年幼时,家中有一间小屋严禁随意踏入。彼时乡下的人家多靠自制并售卖爆竹烟花补贴家用,外公便是这方面的行家。他总是穿着破旧的衣衫,进去许久后出来便灰头土脸。外婆总会警告舅舅们别打扰他,外公也特意挑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做这些活计。
但越是这样,孩子们的好奇心越重。孩子们终究没能忍住,逃课跑回家,偷偷溜到小屋附近。大哥鼓起勇气推开了门,只见外公坐在椅子上专注地倒着某种粉末,他明明注意到了小鬼头的闯入,却依然心无旁骛干着手头的活,神情专注凝重,和往日大相径庭,孩子们害怕地站在那里。待外公倒完粉,转过头来,眼神恼怒,压低声音喝道:“别在这碍事!”孩子们如释重负,像鸟兽般散去。或许是那天氛围过于诡异,外公行事又如此不同,孩子们对小屋秘密的好奇也渐渐淡去。
日子如旧,在一个没有农活的日子,孩子们归家途中听到一阵闷响,可谁也没在意。回到家不见父母,便自顾去水塘玩耍至傍晚。吃饭时见父母面色沉重,也不敢多问。次日回家吃饭,发现同村一整天没来上学的小孩也在桌旁,妈妈为他夹菜,还不住地叮嘱。爸爸则用眼神制止了自家孩子的不满。等送走那孩子,妈妈才说起是因烟花制作爆炸致其父母双亡,言语间满是惋惜。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制作烟花的人增多,事故也越发频繁。直至20世纪80年代,国家禁止售卖自己制作的燃放品,众人悬着的心才落下。自制烟花的时代过去了,如今我才得以揭开历史的面纱,探寻外公的过往。
妈妈说外公热衷于创造,曾在火药里加石粒制双响炮,却遭遇小型爆炸灼伤眼球。每一次技术革新背后,都是外公无畏的尝试。究竟是何种力量,让他甘愿冒险?是追求艺术,还是为了生计与责任?
在追寻美学的途中,古今艺术家忍受诸多痛苦去构建理想世界,而像外公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以质朴之心为家庭打造“极乐世界”。我想到《在人间》中阿历克谢工作的作坊将画圣像的过程拆解成一连串毫无美感的机械工序,只为实现流水线式的生产。那些麻木且灵感枯竭的手,竟创造出被世人追捧的“神迹”。艺术的威力实在难以言说,它既能充实高尚者的精神世界,又能维系一群默默无名的生产者的生计。然而,它也会无情地夺走人的生命,可即便如此,仍有众多普通民众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外公就如同这些工匠一般,在创造美的同时,也诠释了一种在平凡中坚守创造的生存艺术。
我看着烟花渐渐消散,最后一枚在空中炸开又融入黑暗,此时才后知后觉闻到硝烟,看到残骸。这绚烂烟花背后,是无数的故事与深沉的情感,是平凡人对生活的坚守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