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萍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李雪婷 徐阳晨
11月26日,反映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的2024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以下简称促进指数)以及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以下简称连接指数)在第二届链博会中首次发布。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趋势、连接程度是世界各国、全球工商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是全球供应链韧性与稳定的具体表现。中国贸促会开发“一报告两指数”,是全球首次用具体数据回答全球供应链连接得好不好、断链的风险大不大的问题,回应了工商界的重大关切,为各界理解和分析全球供应链提供了新的公共产品。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在活动现场发布了“一报告两指数”。
绘制全球供应链图谱
《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是链博会的旗舰报告。据赵萍介绍,2024版《报告》全面梳理和总结出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的最新态势,包括:全球物流、通信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朝着兼顾效率与安全的方向发展,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保障全球供应链有效连接;随着全球供应链向着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涌现出了一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的多双边经贸规则开始探索新领域的规则制定;主要经济体通过立法保障关键产品供应链韧性,强调关键原材料的本土化供给,加强供应链风险监测与预警;新技术涌现速度有所加快,技术进步助推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金融机构、各国政策性银行不断推出新产品,优化、丰富金融供给,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运转。
2024版《报告》还包括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风力发电、咖啡、棉花等6个分报告,并绘制了相应的全球供应链图谱,清晰展示了6条全球供应链上中下游分布,以及每个环节占据优势地位的经济体和企业。
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明显上升
促进指数是全球首个量化评估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的综合性指数,以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模型为基础,设置基础设施联通、多双边规则、主要经济体政策、技术升级创新和金融服务保障等5个一级指标。
研究发现,2018年至2023年,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明显上升,促进指数从0.27升至0.66,增长144%,表明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处于上升态势,全球供应链的发展环境总体向好。
赵萍表示,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的上升,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联通的大幅上升,技术升级创新的贡献作用次之,多双边规则的贡献作用居第三位,三者对促进指数上升的贡献率分别为66.67%、41.03%和17.95%。但是,主要经济体政策和金融服务保障对促进指数的作用是负面的,两者对促进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15.90%和-9.75%。由于基础设施联通、技术升级创新和多双边规则三个指标上升产生的拉动作用,抵消了主要经济体政策和金融服务保障两个指标下降带来的拖累作用,使促进指数仍处于上升态势。
而连接指数是全球首个全面衡量全球供应链连接程度的综合性指数,全面考量全球供应链上中下游的连接逻辑、贯穿供应链全链条的内部要素、影响供应链连接的外部因素。研究发现,2014年至2023年,连接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由0.271上升至0.732,增长170%,处于历史高位。全球供应链连接水平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供应链内部要素连接度的大幅上升。
以科技创新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
赵萍表示,“一报告两指数”分别诠释了全球供应链促进的最新趋势、全球供应链连接的现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研究结果能够互相印证。促进指数和连接指数整体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表明全球供应链的发展环境总体较为稳健,促进因素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全球供应链本身具备倾向连接的内生动力。即使新冠疫情、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冲击,以及某些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采取脱钩断链、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政策,其对全球供应链连接与发展环境的负面影响都是短暂且有限的,充分说明全球供应链连接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
与会嘉宾对“一报告两指数”的研发给予充分肯定与赞赏,并期待“一报告两指数”在促进全球供应链连接和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报告发布方建议,各国应以开放合作促进全球供应链畅通,坚定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另外,以科技创新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鼓励国家间科研合作,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同时以基础设施联通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维护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