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沙龙上,骆洪琼、王瑞、何晓庆、张垒、刘建君(从左至右)被新都区妇联授予了象征荣誉的胸花,右一为新都区妇联主席唐婷。

水梨村打造的清白江边可骑行绿道。

水梨村打造的“稻里”研学基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距离四川省成都市市中心不到40公里,紧挨着清白江水的新都区清流镇水梨村,是一个新晋网红小村。村子开展乡村旅游后,江边骑行绿道、特色化民宿以及咖啡馆、火锅店等多元化的休闲消费场所一一建设起来,年吸引游客流量达25万人次,每户家庭年增收3.2万元以上。
尝到甜头的村民们期望能可持续地增收,他们把目光瞄准村里新设立的11个妇女小组。
激活服务妇女群众最小单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妇联“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省、市妇联“组织建设年”的要求,今年7月,新都区妇联在清流镇水梨村试点成立了妇女小组,以进一步激活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小单元。目前,水梨村率先成立了村民小组一级全覆盖的妇女小组,这些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小单元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利用党建项目,共同策划‘村花’IP,加强品牌宣传,开拓市场渠道。”水梨村妇女小组第四组成员、水梨村党委书记骆洪琼说。
“创业培训班正在筹备之中,希望能吸引更多乡村妇女加入民宿打造和经营中,也可为大家答疑解惑。”水梨村新村民、妇女小组第三组成员刘建君,将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打造成了一处集住宿、休闲、自助餐饮于一体的特色民宿,生意红火。
“通过宣传咖啡与乡村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水梨村、爱上水梨村。此外,还计划进一步丰富水梨村的乡邦集市。”妇女小组第十一组成员、村花咖啡馆主理人汪青和王瑞表示。
除此之外,妇女小组第一组成员张垒也在尽己所能为清流镇“引流”。她是清流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也是艾芜纪念馆的首任解说员。她计划组建一支专业的讲解团队,传播现当代作家艾芜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清流镇的历史文化,进一步丰富清流镇的文旅项目,吸引更多游客来纪念馆参观游览。
水梨村妇女小组第四组成员何晓庆是清流镇便民中心社保窗口的工作人员,她计划借鉴其他儿童友好村的先进理念,建立一支小小的村娃娃志愿者支队,带着娃娃们为村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村庄的规划发展建言献策。
“她力量”集聚 村庄欣欣向荣
近日,为充分展现妇女小组在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风采,新都区妇联、新都区人才中心联合举行了“点点村花映清流 香城巾帼画苑景”主题沙龙,探索清流镇建立的妇女小组如何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她力量”。
“自妇女小组成立以来,‘她力量’在清流进一步积聚,已然撑起了清流镇‘艾芜故里 诗意清流’文旅发展之路的‘半边天’。”清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向阳表示,清流镇的妇女们一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她们不仅注重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宜居乡村的建设中。在她们的参与及引领下,清流镇打造了“零废弃”绿色低碳空间、全国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了成都市首个“快递进村”无人机派件驿站,由妇女小组成员张垒发起的“乡村美学大讲堂”获评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妇女的智慧和贡献。
以骆洪琼为代表的妇女小组成员们走家入户为群众讲政策、传信息、传技能,引入多个文旅项目,拓展临河消费场景;汪青、刘建君等妇女小组成员以新老村民身份扎根乡里,发展民宿、餐饮、咖啡等新业态,让村庄欣欣向荣。而清流镇不断优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获评成都市乡村治理示范镇。
新都区妇联主席唐婷表示:“希望以本次试点为契机,延伸村妇联工作手臂,构建女性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妇女工作新局面,形成‘区妇联+镇妇联+村妇联+妇女小组’四级联动组织架构,使妇联组织延伸到最小单元,提高农村治理能力科学化、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