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兰(左一)与志愿者们合影。受访者供图
黑暗跑团活动不仅促进了残障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引起了社会对残障群体的更多关注与支持。
张一涵告诉记者,自己最初是在“志愿北京”上搜索跑步时发现并加入了黑暗跑团。当时跑团的成员还不算太多,只有两个微信群,现在已经增加到五个微信群了。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的大一女生小宣则是从学校青协的公众号文章中了解到黑暗跑团志愿活动的,随后她加入了跑团参与后勤服务。如今,像他们一样加入跑团从事公益的年轻志愿者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北京站的志愿者一共有2000多人,其中在志愿北京平台注册的志愿者有1500多人,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据了解,通过创建残健共融的平台,跑团推动不同群体以平等交流实现互助互爱,不但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帮助,也让志愿者们在健康生活、强身健体的同时,收获了成就感与认同感。
“我的同学们都知道我在跑步,我也会发一些跑团活动的正能量朋友圈,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有信心继续坚持光荣且正向的志愿活动。”张一涵说。在自己的影响下,她的室友也加入了跑团志愿者的行列,“不论是盲友,还是肢体或精神上有障碍的朋友,我们都能一起享受生活,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不仅如此,黑暗跑团运动平等的理念也贯彻到了日常活动组织中,残友们既是受益者也是志愿者,都在积极为跑团、为社会作贡献。残障人士不再只是简单的被大家照顾的人群,他们也成为志愿者,有机会回馈社会。
刘康羽是北京黑暗跑团的“团宠”,他患有脑瘫与左眼视障,运动功能受限,但因为贺小云的一句请求,刘康羽每天都认真地在各群发布例跑活动报名链接。他非常热爱团队,热衷于参加跑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只要跑团有活动,我一定去。”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每周四、周日的早上,刘康羽都会出现在奥森南园参加锻炼,成为跑团出勤率最高的团友之一。
刘康羽的母亲刘淑红每次带康羽来参加例跑活动,和大家熟悉了之后,渐渐地也承担了很多志愿者的工作。比如,她每次都在地铁站内耐心等待需要带出地铁站的盲友,一趟趟地从地铁站台上把盲友接到地铁闸机口,再交给志愿者。哪怕自己的孩子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活动,她也会准时来到奥森,帮助其他盲友锻炼。
贺小云表示,黑暗跑团也安排了各种回馈社会的志愿活动。跑团会不定期组织盲友去敬老院献爱心,陪孤寡老人说说话或者帮老人按摩按摩。这样的活动激发了盲友们心中的大爱,心态也变得越来越积极、阳光。
此外,跑团经常组织手语教学,请来热心的专业手语教师教大家手语。小宣感动地说:“手语课的刘老师教得很专业,虽然老师是听障跑友,但他很厉害。我上过一次课,下次见面时就能记得我。”
受访的志愿者们表示,他们在跑团活动中积累了和听障人士相处的经验,学会了一些手语,也加强了沟通能力。“自从学会手语后,我觉得世界好像又打开了一扇窗,我能看懂他们的手势,能跟他们交流,慢慢地融入他们,他们也会更拿我们当‘自己人’。”贺小云说。
黑暗跑团的丰富活动让残友们开阔眼界,结识了更多的志愿者,在社交的过程中锻炼了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能力,也更能融入社会。贺小云认为,每个志愿者和残障人士身上都有跨越自身障碍、挑战自我极限的励志故事,无法用“最”字形容,在自己十年的志愿生涯里,每一刻每一秒都弥足珍贵。
除了残障人士,黑暗跑团中还有一些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需要志愿者在和孩子沟通时保持极大的耐心以及专业的知识。在接纳这批“来自星星的孩子”之前,黑暗跑团还邀请了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了解怎样避免出现突发情况,一旦发生情况应当如何应对等。
黑暗跑团的志愿者们用平凡而伟大的举动,帮助残障人士共同奔跑在同一片蓝天下。
胡玉兰呼吁更多残障人士能和自己一样,走出家门,在结交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人相处的同时,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打造积极的生活态度。“黑暗跑团的志愿者们陪着我们,他们得到锻炼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运动的陪伴。大家互相帮助,残健结合,这不挺好吗?”胡玉兰笑着说。
“希望我们的爱心能给他们不平凡的人生注入力量,让他们充满无畏前行的勇气。也希望更多人加入我们,只有大家一起携手向前、互帮互助,才能共建和谐社会。”贺小云说。